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 香品四(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4]南巫里:又作蓝里、蓝无里、南无里、喃巫哩、兰无里等。故地一般认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一带。

[25]苏门答剌:答又作荅。又有金洲、深没陀罗、须门答剌、须文答剌、速木都剌、速木答剌、苏木都剌等称呼。该名最初仅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Sumatra)岛北部一带,约15世纪中期后或16世纪初方成为全岛之名。我国明代载籍所记的苏门答剌港应在急水湾(即今Jambuair角,又译金刚石岬)之西,位洛克肖马韦(Lhokseumawe)或其附近。

[26]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1368—1398)。

[27]此段记载见于《咸宾录》。

蜜香【蜜香:蜜香的所指在古籍中也有所不同。一种是上古文献所称,一种高大乔木,子实(或枝叶)甜美,故称木蜜(如《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一种产自东南亚,从形态和结香方式看,和沉香类似,在香料相关记载中(如本书)多为此类,或者用来称呼沉香的一种。另有一种是产自西亚或者西方其他地区由西域传来,具体所指不详(如《酉阳杂俎》、《晋书》)。还有一种就是后来中药所称的木香,菊科植物云木香与川木香的根。】

蜜香即木香,一名没香,一名木蜜,一名阿【:嗟的古字。】,一名多香木,皮可为纸。木蜜,香蜜也。树形似槐而香,伐之,五六年乃取其香。(《法华经注》【《法华经注》:不知所指。此文字见于唐·窥基大师《妙法莲花经玄赞》,亦见于后来湛然大师《法华文句记》和慧琳《一切经音义》。】)木蜜号千岁树,根本甚大,伐之,四五岁,取不腐者为香。【《太平广记》引《魏王花木志》:“《广志》:‘木蜜树,号千岁树,根甚大。伐之,四五岁乃取,木腐者为香,其枝可食。’”《广博物志》作“不腐者为香”。从下文来看,似乎“不腐者”更有可能。】(《魏王花木志》【《魏王花木志》: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一说后魏·元欣撰,原书已佚,部分内容保存下来。】)

没香树【没香树:《酉阳杂俎》原作“没树”。此树似乎和木蜜没什么关系。可能是《本草纲目》误把“没树”和木蜜的别名“没香”混淆了。《香乘》沿用了这个说法。】出波斯国拂林,国人呼为阿【阿:《酉阳杂俎》原作“阿縒”。】。长数丈,皮表青白色,叶似槐而长,花似橘而大,子黑色,大如山茱萸,酸甜可食。(《酉阳杂俎》)

肇庆新兴县【肇庆新兴县:东晋永和七年(351)置,治所即今广东新兴县。明属肇庆府。】出多香木,俗名蜜香,辟恶气、杀鬼精。(《广州志》【《广州志》:从内容来看,应为明代所修《广州志》,明代成化、嘉靖、万历都曾修过《广州志》。】)木蜜其叶如椿树,生千岁,斫仆之,历四五岁乃往看,已腐败,惟中节坚贞者是香。(《异物志》【《异物志》:历史上称《异物志》的书甚多,这里所指不详。】)

蜜香生永昌【永昌:中国历史上叫永昌的地方有多处,此处似应指今云南保山。唐南诏时称永昌节度,宋大理时称永昌府,元称永昌州,明称永昌卫。】山谷,【此条见于《本草经集解》引《名医别录》,亦见于《千金翼方》等书。后面一句是《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所说当时情况。】今惟广州舶上有来者,他无所出。(《本草》)蜜香生交州,大树节如沉香。(《交州志》)

蜜香从外国舶上,来叶似薯蓣【薯蓣: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ifoliaL。),即现在通常说的山药。《本草衍义》中说,是因避唐代宗李豫、宋英宗赵曙之讳,后世逐渐改称山药。】而根大,花紫色,功效极多。今以如鸡骨坚实啮之粘齿者为上。复有马兜铃根谓之青木香,非此之谓也。或云有二种,亦恐非耳。一谓之云南根【这里的云南根指的是马兜铃的根。】。(《本草》)

前“沉香部”交人称沉香为蜜香,《交州志》谓蜜香似沉香,盖木体俱香,形复相似,亦犹南北橘枳之别耳。诸论不一,并采之,以俟考订。有云蜜香生南海诸山中,种之五六年得香,此即广人种香树为利,今书斋日用黄熟生香,又非彼类。

[28]蜜香:蜜香的所指在古籍中也有所不同。一种是上古文献所称,一种高大乔木,子实(或枝叶)甜美,故称木蜜(如《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一种产自东南亚,从形态和结香方式看,和沉香类似,在香料相关记载中(如本书)多为此类,或者用来称呼沉香的一种。另有一种是产自西亚或者西方其他地区由西域传来,具体所指不详(如《酉阳杂俎》、《晋书》)。还有一种就是后来中药所称的木香,菊科植物云木香与川木香的根。

[29]:嗟的古字。

[30]《法华经注》:不知所指。此文字见于唐·窥基大师《妙法莲花经玄赞》,亦见于后来湛然大师《法华文句记》和慧琳《一切经音义》。

[31]《太平广记》引《魏王花木志》:“《广志》:‘木蜜树,号千岁树,根甚大。伐之,四五岁乃取,木腐者为香,其枝可食。’”《广博物志》作“不腐者为香”。从下文来看,似乎“不腐者”更有可能。

[32]《魏王花木志》: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一说后魏·元欣撰,原书已佚,部分内容保存下来。

[33]没香树:《酉阳杂俎》原作“没树”。此树似乎和木蜜没什么关系。可能是《本草纲目》误把“没树”和木蜜的别名“没香”混淆了。《香乘》沿用了这个说法。

[34]阿:《酉阳杂俎》原作“阿縒”。

[35]肇庆新兴县:东晋永和七年(351)置,治所即今广东新兴县。明属肇庆府。

[36]《广州志》:从内容来看,应为明代所修《广州志》,明代成化、嘉靖、万历都曾修过《广州志》。

[37]《异物志》:历史上称《异物志》的书甚多,这里所指不详。

[38]永昌:中国历史上叫永昌的地方有多处,此处似应指今云南保山。唐南诏时称永昌节度,宋大理时称永昌府,元称永昌州,明称永昌卫。

[39]此条见于《本草经集解》引《名医别录》,亦见于《千金翼方》等书。后面一句是《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所说当时情况。

[40]薯蓣: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ifoliaL。),即现在通常说的山药。《本草衍义》中说,是因避唐代宗李豫、宋英宗赵曙之讳,后世逐渐改称山药。

[41]这里的云南根指的是马兜铃的根。

蜜香纸【蜜香纸:关于蜜香纸的所指近人提出多种可能。如果来源确实来自大秦国,那可能是指“莎草纸”,但和蜜香树皮的记载不符。根据《晋书》原文,贡蜜香纸的除了大秦还有林邑,如果是来自林邑,可能就是用树皮制成的,但其时东南亚地区只有原始的树皮布法,似不可能达到描述的质量。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蜜香纸并非来自外国,而是来自我国南方地区。参见后面“香皮纸”条。】

晋太康【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五年大秦国献蜜香纸三万幅,帝以万幅赐杜预【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令写《春秋释例》【《春秋释例》:《春秋》学著作,十五卷,晋·杜预著。明以来此书久佚,唯《永乐大典》存三十篇,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录成书。】。纸以蜜香树皮叶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有纹如鱼子:像鱼子一样的密集点状纹理,可用在瓷器、砚台、犀角等材质描述上。】,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烂。(《晋书》【《晋书》:唐代官方编纂的晋朝史书,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42]蜜香纸:关于蜜香纸的所指近人提出多种可能。如果来源确实来自大秦国,那可能是指“莎草纸”,但和蜜香树皮的记载不符。根据《晋书》原文,贡蜜香纸的除了大秦还有林邑,如果是来自林邑,可能就是用树皮制成的,但其时东南亚地区只有原始的树皮布法,似不可能达到描述的质量。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蜜香纸并非来自外国,而是来自我国南方地区。参见后面“香皮纸”条。

[43]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

[44]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45]《春秋释例》:《春秋》学著作,十五卷,晋·杜预著。明以来此书久佚,唯《永乐大典》存三十篇,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录成书。

[46]有纹如鱼子:像鱼子一样的密集点状纹理,可用在瓷器、砚台、犀角等材质描述上。

[47]《晋书》:唐代官方编纂的晋朝史书,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