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兽香(第1页)
鸟兽香
闻香倒挂鸟
爪哇国【爪哇国:旧称阇婆或诃陵,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元时始称爪哇国。】有倒挂鸟,形如雀而羽五色。日间焚好香则收而藏之羽翼,夜间则张翼尾而倒挂以放香。(《星槎胜览》)
[176]爪哇国:旧称阇婆或诃陵,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元时始称爪哇国。
越王鸟粪香
越王鸟【越王鸟:在古籍中又称、鹤顶、等,根据其外观描述,可能为犀鸟之类。】状似鸢【鸢:鸷鸟,老鹰之类。】,口勾末可受二升许,南人以为酒器,珍于文螺。此鸟不践地,不饮江湖,不唼【唼:shà,水鸟或鱼吃食。】百草,不饵虫鱼,惟噉木叶,粪似熏陆香。南人遇之既以为香,又治杂疮。(竺法真《登罗山疏》【竺法真《登罗山疏》:亦作《登罗浮山疏》,罗浮山是罗山和浮山二山的合称。此书记录了一些当地动植物的知识,原文已佚。竺法真为南朝时人,生卒不可考。】)
[177]越王鸟:在古籍中又称、鹤顶、等,根据其外观描述,可能为犀鸟之类。
[178]鸢:鸷鸟,老鹰之类。
[179]唼:shà,水鸟或鱼吃食。
[180]竺法真《登罗山疏》:亦作《登罗浮山疏》,罗浮山是罗山和浮山二山的合称。此书记录了一些当地动植物的知识,原文已佚。竺法真为南朝时人,生卒不可考。
香象【香象:梵语gandha-hastin,或gandha-gaja。古谓色青而有香气的巨象,力大无比。今人或以为指**期的大象,恐非是,**期大象佛教一般称狂象。】
百丈禅师【百丈禅师:百丈怀海(720—814),唐代禅宗大师。福州长乐人,俗姓王(一说姓黄)。马祖坐下三大士之一。制订《百丈清规》,天下丛林无不奉行,为宋儒书院所仿效。弟子有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等,皆禅宗大德祖师。百丈为地名,指百丈山,在今江西奉新县。】曰:“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无有滞疑。【香象渡河,彻底截流;譬喻听闻教法,所证甚深。诸经论每以兔、马、香象三兽之渡河,譬喻听闻教法所证深浅之别,谓兔渡河则浮,马渡则及半,香象之渡河则彻底截流。】”慧忠国师【慧忠国师:?—775,唐代禅师,浙江诸暨人,俗姓冉。参六祖而得心印,入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余年,四方慕仰,受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礼遇,世称南阳慧忠国师。】云:“如世大匠斤斧,不伤其手,香象所负,非驴能堪。”
[181]香象:梵语gandha-hastin,或gandha-gaja。古谓色青而有香气的巨象,力大无比。今人或以为指**期的大象,恐非是,**期大象佛教一般称狂象。
[182]百丈禅师:百丈怀海(720—814),唐代禅宗大师。福州长乐人,俗姓王(一说姓黄)。马祖坐下三大士之一。制订《百丈清规》,天下丛林无不奉行,为宋儒书院所仿效。弟子有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等,皆禅宗大德祖师。百丈为地名,指百丈山,在今江西奉新县。
[183]香象渡河,彻底截流;譬喻听闻教法,所证甚深。诸经论每以兔、马、香象三兽之渡河,譬喻听闻教法所证深浅之别,谓兔渡河则浮,马渡则及半,香象之渡河则彻底截流。
[184]慧忠国师:?—775,唐代禅师,浙江诸暨人,俗姓冉。参六祖而得心印,入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余年,四方慕仰,受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礼遇,世称南阳慧忠国师。
牛脂香
《周礼》【《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重要儒家经典,三礼之首。一般认为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并附添有儒家政治理想的著作。各种版本卷数不一。传为周公所作,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云:春膳膏香【春膳膏香:《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郑玄注:“用禽献,谓煎和之以献王。郑司农云:‘膏香,牛脂也,以牛脂和之。’”把膏解释成“牛脂”,是郑司农(郑众)注中的观点。这段文字讲的是春天加工羔豚美食以献王。】。注:牛脂香。
[185]《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重要儒家经典,三礼之首。一般认为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并附添有儒家政治理想的著作。各种版本卷数不一。传为周公所作,成书年代尚无定论。
[186]春膳膏香:《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郑玄注:“用禽献,谓煎和之以献王。郑司农云:‘膏香,牛脂也,以牛脂和之。’”把膏解释成“牛脂”,是郑司农(郑众)注中的观点。这段文字讲的是春天加工羔豚美食以献王。
骨咄犀【骨咄犀:咄通读duō。亦作“骨突犀”“骨睹犀”“蛊毒犀”“骨笃犀”,亦称“碧犀”。古籍中兽角名。一说为蛇角。可制器物,亦可制药,能辨毒解毒。】香
骨咄犀以手摸之,作岩桂【岩桂:今日岩桂指樟科樟属植物少花桂(pauNees)。宋代一般说岩桂其实指的是木犀(桂花)之类,和今日岩桂无关。《墨庄漫录》:“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参见前“木犀”条注释。】香。若摩之无香者,为伪物也。(《云烟过眼录》)
骨咄犀,碧犀也。色如淡碧玉,稍有黄色,其文理似角,扣之,声清越如玉,磨刮嗅之有香。(《格古论》)
[187]骨咄犀:咄通读duō。亦作“骨突犀”“骨睹犀”“蛊毒犀”“骨笃犀”,亦称“碧犀”。古籍中兽角名。一说为蛇角。可制器物,亦可制药,能辨毒解毒。
经学者考证,所谓“骨咄”可能来源于阿拉伯一波斯语中“khutū”一词的音写。其来源可能为海象牙、犀角、猛犸象牙、鸟喙、牛角等。不同时期,不同来源,所指可能不同,或者是这一类动物骨制品的通称。
[188]岩桂:今日岩桂指樟科樟属植物少花桂(pauNees)。宋代一般说岩桂其实指的是木犀(桂花)之类,和今日岩桂无关。《墨庄漫录》:“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参见前“木犀”条注释。
灵犀香
通天犀角【通天犀角:一种名贵的犀牛角。犀牛鼻上有一或二角,间亦有三角者。其一角中有孔上下贯通(一说有白纹贯通上下),故名。晋·葛洪《抱朴子·登涉》:“通天犀,得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镑【镑:削。】少末与沉香爇,烟气袅袅直上,能抉【抉:拨开。】阴云而睹青天。故《抱朴子》【《抱朴子》:东晋道家理论著作,整理晋之前道家神仙体系,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葛洪撰。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两晋时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文学家。丹阳句容(今属江苏句容)人。】云: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线,置米中,群鸡往啄米,见犀则惊却,故南人呼为骇鸡犀【骇鸡犀:意指让鸡惊骇的犀角。东晋之前骇鸡犀即见于史籍。《战国策·楚策》:“(楚王)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又《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也。
[189]通天犀角:一种名贵的犀牛角。犀牛鼻上有一或二角,间亦有三角者。其一角中有孔上下贯通(一说有白纹贯通上下),故名。晋·葛洪《抱朴子·登涉》:“通天犀,得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
[190]镑: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