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藏香 考证二则(第2页)
栴檀香身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有陀罗尼名栴檀香身。(《陀罗尼经》【《陀罗尼经》:佛经题中含“陀罗尼经”四字的甚多,略称《陀罗尼经》易致混淆,故此处的略称不合规范。查诸经文此乃《佛说栴檀香身陀罗尼经》,宋·法贤译。诵者得见观自在菩萨,消除宿业,亦治恶癞疮癣。】)
[17]《陀罗尼经》:佛经题中含“陀罗尼经”四字的甚多,略称《陀罗尼经》易致混淆,故此处的略称不合规范。查诸经文此乃《佛说栴檀香身陀罗尼经》,宋·法贤译。诵者得见观自在菩萨,消除宿业,亦治恶癞疮癣。
持香诣佛
于时难头、和难龙王【难头、和难龙王:难头、和难,俱是龙王的名字。二龙之因缘可参看《龙王兄弟经》,三国吴·支谦译。】各舍本居,皆持泽香【泽香:树脂类香、涂地之香。《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烧众名香,泽香涂地,供养恭敬般若波罗蜜故。”《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菩萨世世为佛治道径持泽香涂地。用是故。佛行道时诸好杂华行列散地上。”】、旃檀、杂香,往诣佛所。至新岁【新岁:(佛教术语)谓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旧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场归命于佛及与圣众,稽首足下,以旃檀杂香供养佛及比丘僧。(《新岁经》【《新岁经》:《佛说新岁经》,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
[18]难头、和难龙王:难头、和难,俱是龙王的名字。二龙之因缘可参看《龙王兄弟经》,三国吴·支谦译。
[19]泽香:树脂类香、涂地之香。《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烧众名香,泽香涂地,供养恭敬般若波罗蜜故。”《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菩萨世世为佛治道径持泽香涂地。用是故。佛行道时诸好杂华行列散地上。”
[20]新岁:(佛教术语)谓夏安居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旧律),是比丘之新年元旦也。
[21]《新岁经》:《佛说新岁经》,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
传香罪福响应
佛言:乃昔摩诃文佛时普达王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三尊,父命子传香。时有一侍使,意中轻之,不与其香,罪福响应故获其殃。虽暂为驱使,奉法不忘,今得为王,典领人民。当知是趣其所施设,慎勿不平。道人本是侍使,时不得香,虽不得香,其意无恨,即誓言:若我得道。当度此人福愿果合。今来度王并及人民。(《普达王经》【《普达王经》:《佛说普达王经》,失译人名,大藏经附于西晋著录部分。】)
[22]《普达王经》:《佛说普达王经》,失译人名,大藏经附于西晋著录部分。
多伽罗香【多伽罗香:参见前文“多伽罗香”条解释。】
多伽罗香,此云根香;多摩罗跋香,此云藿香旃檀。【这里是把多摩罗跋香和多摩罗跋旃檀香中的“多摩罗跋”搞混了。多摩罗跋香,梵文“Tamāla-pattra”从梵文来看应该是指柴桂(ala,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南亚地区的樟科樟属植物)的叶子。慧琳《一切经音义》:“多摩罗跋,香名也。唐云藿香,古云根香,讹也。理解为一种植物香。】释云:与乐【与乐:栴檀的梵文意思就是“与乐”。】。即白檀也,能治热病。赤檀能治风肿。(《释氏会要》)
[23]多伽罗香:参见前文“多伽罗香”条解释。
[24]这里是把多摩罗跋香和多摩罗跋旃檀香中的“多摩罗跋”搞混了。多摩罗跋香,梵文“Tamāla-pattra”从梵文来看应该是指柴桂(ala,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南亚地区的樟科樟属植物)的叶子。慧琳《一切经音义》:“多摩罗跋,香名也。唐云藿香,古云根香,讹也。理解为一种植物香。
而多摩罗跋旃檀香里面的“多摩罗跋”梵文“Tamāla-bhadra”,意为“性无垢贤”,梵文和上面的“多摩罗跋”不同,不能翻译为“藿香旃檀”。
[25]与乐:栴檀的梵文意思就是“与乐”。
法华【法华:指《法华经》,见前“法华经”条。】诸香
须曼那华香、闍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拘鞞陀罗树香、曼陀罗华香、殊沙华香、曼殊沙华香。
[26]法华:指《法华经》,见前“法华经”条。
殊特妙香
净饭王【净饭王:迦毗罗卫国之王,释迦摩尼佛的父王。《翻译名义集》:】令蜜多罗【蜜多罗:应为“毗奢婆蜜多罗”,此处是讹略。毗奢婆蜜多罗是净饭王为太子(佛年幼在宫中时称太子)找的老师。】传太子书,太子郎初就学,将最妙牛头栴檀作手版,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此段文字来自《佛本行集经·习学技艺品第十一》,是大概意思,不是原文。】
[27]净饭王:迦毗罗卫国之王,释迦摩尼佛的父王。《翻译名义集》:
“首图驮那?uddhodana,此云净饭,或云白净。”
[28]蜜多罗:应为“毗奢婆蜜多罗”,此处是讹略。毗奢婆蜜多罗是净饭王为太子(佛年幼在宫中时称太子)找的老师。
[29]此段文字来自《佛本行集经·习学技艺品第十一》,是大概意思,不是原文。
石上余香
帝释、梵王摩牛头栴檀【牛头栴檀:又称赤栴檀。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曰牛头栴檀。《翻译名义集》:“正法会经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栴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华严经》:“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涂饰如来,今其石上余香郁烈。【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记·卷九》佛陀伐那山峰一节,讲此山峰旁边的石室(山洞)佛曾降临。旁边有一个大石头,帝释天和大梵天王曾涂香供养。】(《大唐西域记》)
[30]牛头栴檀:又称赤栴檀。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曰牛头栴檀。《翻译名义集》:“正法会经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栴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华严经》:“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
[31]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记·卷九》佛陀伐那山峰一节,讲此山峰旁边的石室(山洞)佛曾降临。旁边有一个大石头,帝释天和大梵天王曾涂香供养。
香灌佛牙
僧伽罗国【僧伽罗国:又作僧加剌、僧加那、僧伽那、僧伽剌、僧伽、僧家。】王宫侧有佛牙精舍,王以佛牙日三灌洗【灌洗:指洗浴佛像。】,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务极珍奇,式修供养。【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僧伽罗国一节,讲述僧伽罗国国王供养佛牙舍利的情形。】(同上)
[32]僧伽罗国:又作僧加剌、僧加那、僧伽那、僧伽剌、僧伽、僧家。
即梵文Sinhala译音,意即执狮子,故又称师(狮)子国、执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SriLanka)。
[33]灌洗:指洗浴佛像。
[34]此段文字出《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僧伽罗国一节,讲述僧伽罗国国王供养佛牙舍利的情形。
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