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借势 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9章借势(2)

为了使中国黄页继续活下去,马云决定傍一个靠山,来增强自己抗击风险的能力,最后选定同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3月,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圆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圆人民币,占70%的股份。

应该说马云当时有极好的机遇。第一,中国黄页毕竟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占有绝对的先机;第二,中国互联网产业起步虽晚但市场巨大;第三,中国黄页一启动就找到了一种成功的盈利模式。

但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让马云始料未及。马云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的雅虎,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品牌培育策略,但杭州电信却有一套急功近利的经营策略。对此马云曾说:“做‘。’公司如同养孩子,你不可能让三岁小孩去挣钱吧!”双方的裂痕愈来愈深,几个月后,合作终于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1997年,马云不得不离开重组后的“中国黄页”,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在离开中国黄页之后,马云带了5个年轻人,去了当时的外经贸部,在其所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出任信息部总经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但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圆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马云还是很满足,他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站点,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后来成功建设了国富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网站。

日子一久,马云发现在政府的编制里做事要受到许多限制,存在着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怎么办?马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留在北京吗?机会倒是有,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发现在北京做事人心太浮躁,很难做成一件事。思来想去,马云决定还是回杭州发展。

就在马云做出决定的那一夜,他把团队的所有人都叫来,随后郑重地宣布了他的决定。

大家的心情特别沉重,为什么自己做了那么多,为公司赚了那么多,却要舍弃这一切而去!有人哭了,毕竟这里有他们难忘的岁月,有他们首创的事业。整整14个月,400多天的日子,真的可以就此离去吗?

马云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三个选择权: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而且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只能分800块钱,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不能打出租车,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你们自己做决定。”马云给了他们3天的时间做决定。

3分钟过去了,团队的所有人又走了回来,他们对马云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

那一刻,一向坚强的马云掉了泪。也就是那一刻,马云对自己说:朋友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永远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这是1999年,这是马云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第二次失败。

屡次遭遇失败的马云,并没有就此陷入沮丧,英雄自古多磨难,马云的两次失败经历教会了他许多道理。

做中国黄页的成功,和杭州电信的一拍两散,让马云悟出一个道理:要让互联网生钱,最重要的是要务实。而14个月的北京之行,让马云学会了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也因此,他和手下的十八罗汉南下创办了阿里巴巴,从此声名鹊起。

2010年2月26日,在黄金十年——企业家思想力论坛暨最具思想力企业家发布会上,马云入选十大最具思想力的企业家。在晚会现场,许戈辉向马云提了一个问题:“我知道马云去年刚刚庆祝了阿里巴巴的十年,一个特别真诚的发问:我们既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我们为什么能够存活下来?你的答案在哪里?”

马云说:“其实这十年,也是我们犯错误的十年,大部分的错误我们反思和思考,别人看到我们十年是活了下来,但是很少有人看到我们十年里犯的无数的错误,碰到的无数倒霉的事情……人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更是这样,所以我是允许自己犯错误,也允许别人犯错误,但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是不承认犯错误,我犯了错误还不承认,说我没犯过错误,这就麻烦大了。但是有一点我是这么觉得的,你说我犯错误最愚蠢的是什么,我觉得错误都TM愚蠢,没有说我犯过一个很聪明的错误,有的时候觉得,错误犯了也就犯了,不能关起来或者枪毙……”

的确,大困难面前往往苦其心志——失败远比成功更具有价值。这是马云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学到的最受用的一课。

巧用“王妃原理”

戴安娜嫁给了查尔斯王子,于是成了王妃,否则,永远是平民。弱势的一方,若找到一位比自己更强大者,借助其实力与名气,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关注度和地位,实现一些原来无法实现的目标。

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或做产品代言人,是企业常用的营销手段。马云在这方面上更是不遗余力,而且,他请的大人物通常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000年7月29日,马云和阿里巴巴负责公关活动的市场部副总裁Porter在香港出差,有记者问马云,最喜欢、最崇拜的偶像是谁?马云说是金庸。

会后,在庸记酒家,马云如愿见到了金庸——自己崇拜多年的偶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