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宗教篇(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们在前面说了,唐朝是佛教鼎盛发展的一个时期,上至皇亲戚,下到黎民百姓,人人都信佛。崇信佛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气,是很时尚的事,和现在的追星差不多。

所以那个时候的达官贵人都很乐于与和尚交往,和他们谈论佛感觉是件很有品味的事情。这让和尚有了更多出入这些达官贵人府宅的机会,甚至可以接触到他们的女眷。

众所周知,唐朝的社会比较开放,对女性也没有特别多的禁忌。除了能在家里接触到和尚以外,那些王公贵族家庭的妇女,还会经以到庙里施舍、礼佛为名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让她们有了更多与尚接触的机会。

唐朝的和尚很有文化,一般都具有很高的修养,一旦遇到个长眉清目秀的,好像就很容易与这些贵妇们发生些什么。辩机就是这一位既有学识又有长相的和尚,所以高阳公主一见,就喜欢上了他。

高阳是太宗的女儿,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结果这俩人能谁对谁也没有怎么看上眼。高阳遇到辩机以后,俩人便开始了一偷偷摸摸的爱情之旅。

听我这么一说,和尚这个职业,又有“钱”途,又有社会地位又有美女缘,就连富家子弟都在这一行里,难道还不是一个好职吗?

那请问该怎么入行呢?

和尚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这世上但凡有什么事情成了热门,就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得到手了。工作也一样,应聘的人多了,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所以即使是和尚,在唐朝也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你要是不信,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玄奘法师。

《西游记》里的玄奘是从小被收留在寺院里长大的,但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玄奘的俗名叫陈祎,爸妈死得早,他小小的年纪是跟着哥哥在洛阳的净土寺里长大的。也就是说,他哥本来就是个出家人,他整天跟哥哥住在寺院里,听那些和尚们打坐念经,所以早早地就结下了佛缘。陈祎唯一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出色的和尚。

十来岁时,有一天,他听说朝廷要在洛阳剃度27名和尚,就好像今天的一位有志青年突然收到了要招公务员的消息一样兴奋,一大早兴致勃勃地就赶去报名了。等到了那儿的时候一看,前面已经有好几百人在排队了,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对佛法深有研究的人,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人家连名都没有给他报,就把他打发走了。

但陈祎不甘心,他就是想要当和尚,于是趴在门缝里朝里张望,反正说什么就是不肯走,这就被当时负责招考和尚的大理寺卿郑善果看到了。

说起来,颜值高有的时候还真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陈祎长得就好,浓眉大眼,细皮嫩肉,一看就讨人喜欢,所以郑善果并没有赶走他,反而问他:“小孩儿,你在这里干什么?”

陈祎说他想要当和尚。

郑善果看他年纪小,以为他说着玩,就问他为什么要当和尚呢?陈祎当时就说了一句特别有远大抱负的话,一下就把郑善果给征服了。他说:“我想继承佛祖释迦牟尼的事业,让佛教教义发扬光大留传百世。”

郑善果为这个小小的孩子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感到吃惊心想你这个年纪就想要继承释迦牟尼的事业,那我倒要考考你。于就问了陈祎很多关于佛法的问题,结果陈祎竟然都能对答如流。郑果简直就像发现了神童一样高兴,当场拍板破格录取,取法名玄奘。

从陈祎到玄奘,这个故事至少让我们看到两点:第一,那时候争着当和尚的人的确不少,都是排着队来剃度的;第二,要当和尚还不是那么容易的。千万别信电视剧里演的那一套,什么时候突然觉看破红尘了,找个庙门走进去,剃了头发那就是出家了,哪有那么易的事儿呀。

在长安城里,有一个专门管理出家人所有事务的部门叫“祠部”,他们会根据每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规划一年这个地区有多少位有志青年可以落发为僧。然后,再根据这个量发放一定份额的度牒到这个地区。什么是度牒呢?简单说,就是家发给出家人的从业证。没有这个度牒,纵然剃了头,穿上了袈裟,那也是个假和尚。

那么,如何才能拿到这个度牒呢?

首先,要考察你的家庭,家世是否清白;然后,还要考察你这人,品格是否高尚,有无犯罪前科,有无不良嗜好;最后,还要通文化考试。当然如果你这些都不出众而你们家又特别有钱,那也可通过关系买一份度牒。可一份度牒到底要卖多少钱呢?这可就没有什么定数了。最贵的时候,有个屠夫,觉得自己一辈子杀猪宰羊的罪孽深重,想要出家赎罪,他花了三万钱买了份度牒;但在晚唐时候,江南某地为了敛财,也卖过两千钱一份的度牒。

这就要看你的运气啦。

第十二节道士传说

前几年,有个美国人出过一本书,名字叫《空谷幽兰》。写的这位美国人在长安开启的一场对于终南山隐士的探寻之旅。

说起隐士,你大概和我一样,马上就想起了四个字——仙风道骨。他们也许都应该是这样的:头上绾着高高的髻,胸前飘着长长须,说出来的话高深莫测,总得你琢磨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明白他的是什么。他们跟和尚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总有着一股神秘的色彩,甚至还带着些仙气。

我说得没错吧?

《空谷幽兰》里的隐士多半是道士,和尚很少有隐居的。中国的和尚讲究入世,像我们前面讲的,他们有很多人是要参与国家政的。但道士就不一样了,道家讲出世,讲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教与佛教的另一大不同之处在于,佛教是外来的,而道教是国土生土长的。有点儿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老子,春秋时人。是好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了,这个人在当时也是个“愤青”,好好的作说不干就不干了,骑了头青牛就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结果走到潼关的时候被当时的令尹给拦住了。这令尹名喜,是个人物,一眼就看出了这位骑青牛的头顶飘着一股紫色的云气,料定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就拦下了他,非得让他留下点什么才肯放他过关。于是老子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留下了那部了不起的《老子》。

《老子》后来被奉为道家的经典,而老子也就成了道家的老祖宗。

你一定要问,咱们本来在说大唐的故事,把老子扯出来干什么呢?这是必须的,老子姓什么?姓李。大唐谁家的天下?李家的呀!

连你都想到这个问题了,老李家的人,能想不到吗?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

前面咱们说过好几次了,老李家的出身是北狄的鲜卑族。说白了,不管他们后来建立起来的唐朝有多么了不起,可是这胡人的血统总归是让老李家人感觉没面子的。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有着显赫家世的旧贵族们,李家人总觉得是有些抬不起头来的。

这怎么办呢?

这就和那些寒门的子弟一朝发达了,都得在朝里找个有权势的干爹或者老丈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世一样,老李家拿了天下,也得找个有头有脸的祖宗,于是他们想到了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道教祖师爷,现成的高门槛,这个亲不攀白不攀。所以,李渊这边儿刚建立了大唐,那边儿就急急忙忙地拜了老子做祖先,还花大价钱重修了楼观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