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居住篇(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沙发可以随便坐,而在唐朝,尤其是在当官人的家里,坐床可是很有些讲究的。通常情况下,都是身份最高的那位坐在正中间,他人都在旁边陪着。如果说,你到了一个有钱有权的人家里,这家人能拉着你的手让你坐在坐**,那你就偷着乐吧,人家可是把你座上宾了。

除了这两种可坐可躺的床以外,还有一种胡床。一听这名字就道,这种“床”它不是大唐自产的,而是胡人兄弟们带来的。这是一种可以折叠的、随带随走的床。因为胡人多以游牧民族居多,他们生活习性是逐草而走,所以他们的床也是随身携带的。有没有觉得起来非常熟悉?像不像小的时候跟大人在院儿里乘凉时坐的马扎子你说得没错,还真有点像。

前面我们讲唐朝人的宴席时,还提到过一种床,叫绳床,是跟着佛教一起进入大唐的,后来就演变成了高背坐椅。无论是胡床还是床,姿势都和前面坐床不同,坐床是两腿盘坐在上面的,但胡床不样,胡床可以把两只脚垂下来,落在地上。据说唐玄宗坐在胡**得特别自在,腿不累,身体还可以来回转动,便给这种床取了个“逍遥座”的雅号。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李白他到底是坐在哪种**看到了月光好像是地上的白霜呢?真遗憾我这次的穿越之行没有遇到这位老兄,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知道,他到底是在哪个晚上,坐在什么位置的一张什么样的唐代**,看到了那样的月光。

唐朝的床有这么多,我孤家寡人的,实在不知道该要哪一种好。倒是打家具的师傅提醒了我,他说作为一名想要跻身大唐时尚美女界的预知堂堂主,什么胡床绳床还是坐床寝床的,都不是关键,一把月牙凳是万万少不了的。

月牙凳是大唐美女闺房里用的凳子。凳子在唐朝还有个名字叫“杌子”,它与高背椅的兴起改变了唐朝人的生活习惯,至少,从此以后唐朝人再也不用“跪”着吃饭了,他们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坐”起来了。

大唐美女偏爱月牙凳,这是一种凳面好似月牙的凳子,可以充分解放双腿,坐上去非常舒服。并且它的造型还特别可爱,采用镂空的木雕手艺,好像一件艺术品。只是,这些师傅也是全拿我打趣,像这种刚刚时兴起来的家具,那可都是有钱人家小姐们的配置,哪是我这小老百姓享用得起的?

那么,要不要来一张简易的沙发?或者,竹藤椅也可以呀,不然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哦天呐,我的时间又错位了。这可是在大唐啊,大唐哪有电视呀,还想要沙发、竹藤椅?别做梦了。所以我在十年以前的那篇文章结尾就说过:“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那会儿的生活,毕竟还是没有现代好。冬天太冷没有暖气,夏天太热没有空调。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更主要的是如果真的生在那个时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也是说,万一不幸我成了那个被老公遗忘的大老婆,我有可能终其一都要独守空房,或者我有可能成为那个倍受宠爱的小老婆,我又得大老婆跟前小心翼翼,搞不好还得磕头下跪或者受家法,那多受啊。这样说起来,还是不要回去的好。”

十年以前我这么想,十年以后,我依然觉得还是现在的生活比好。瞧,我电话响了,给我送外卖的小哥到楼下了。如果真的回到了大唐,能打电话叫外卖吗?

第十节房子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大唐限房令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也就是大白天的做了一个梦,就跟那几年演的那些个穿越剧一个样。好端端的,一个现代人真的能穿回唐朝去吗?还想跑到唐朝的长安城里买房子?这种事儿除了能出现在电视剧里,也就只能发生在梦里了。

可是你以为,对于一个像我这样靠稿费过日子的人来说,在今天的西安城里买套房子难道就不是个梦吗?我妈就说我现在起早贪黑地干一年,还买不了我家卫生间大小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呢?房价高得离谱。即便如此,还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前两年我姐单位盖房子,得去开个证明,证明两口子名下都没有房,才能买这房。这不,才几年的时间,买房子又开始摇号了。

我原以为这就好像计划经济时代买粮买油都得凭票一样,是历史走到今天这个新时代里的新产物,结果有一天,突然翻开历史资料,我真是吓了一大跳,就连这限房令唐朝人都走在了我们前面,他们潮得也实在太离谱了。

一千年前的房叔房姐们

前面咱们说过,在土地所有权上,唐朝实行的是均田制,是按“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原则授给的。这话的意思是一个三口之家至少可以拥有一亩(约六百多平方米)土地。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老百姓。对于贵族呢?还有规定说:“若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此例。”这话什么意呢?意思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对于一个小老百姓来说,国家于你拥有的土地那是有严格限制的,但是那些住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中的贵族们,他们可不在这些规定的范围里面。

所以,当年白居易的宅院,“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如一亩按667平方米计算,白居易一家的住房占地总面积为一万多平方米。这让我们蜗居在小鸽子笼里的打工一族情何以堪呀。

不过这都不算是厉害的。

那位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家,“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亲仁坊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长安那一百零八个坊中的个,其规模也就是个中等水平,有历史学家专门考证过,坊的东西1020-1125米,南北宽500-590米。取其平均数计算,亲仁坊面积至少将近六十万平方米。郭子仪的家占了这个坊的四分之一,那就是近十五万平方米。这样的住宅面积,你问我到底有多大,我可说不来,但史书上说,在郭子仪的众多宅院中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他的些佣人们每天在这条巷子里来来往往,彼此见面互相都不知道对方住在什么地方。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郭子仪家的住房面积到底有多大,生动形象了吧?

当然我们现在说的都是唐朝的一些王公大臣,在唐朝拥有住房面积最多的其实还不是他们,那些皇宫里面的公主们,才是大唐真正的房姐房妈,比房哥房叔们还要牛气好几倍。太平、安乐、长宁……这些公主们谁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看着一个的样子比谁的衣服穿得漂亮,谁的首饰贵,谁住的房子大。这种风气由大唐李氏的公主们逐渐蔓延到了他们家的媳妇们,就连宫里的嫔妃也都纷纷效仿,一时奢靡之风盛行。她们买房圈地,只要是她们看上的,想方设法地也要占了来。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就是个例子,她看上了一家人的房子,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地就要了过来,还美其名曰是“买”,其实跟强占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事情闹到这一步的时候,大唐的皇帝坐不住了,眼看着大臣们一个个屋舍极其奢华,身边的女人们也个个占房买地,再不想办法制止一下这股奢侈之风,搞不好就得把大唐江山给折腾完了。好,就从房地产开始着手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实对于房地产业的整治工作是从唐朝初年就开始的,只不过,似乎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三令五申,唐朝人的楼还是越盖越高,地还是越圈越大,这让皇帝很头疼。

唐初的房屋限购令说“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盖个小平房住着就行了。可是自打大唐开国,那些个王公贵族,真是一家的楼盖得比一家高。前面那几位不说了,那都是京官,在四川有个叫李晦的,就是个地方官,职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吧,不仅给自己的家里盖了小楼,还在小楼旁边盖了一座四合院,冠冕堂皇地经营起了酒店生意。

既然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都能无视朝廷的禁令,平头老百姓自也就跟着效仿起来了。当然,这些平头百姓指的也只是头上没有帽,但腰包里却有钱的人。不然盖一座楼也不是玩的,那是要花的。韦应物有一首诗说:“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到没有,高百尺的楼,那一定是富豪才能盖得起的。而白居易的邻也绝非等闲人士,“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这都是百姓人家的房子,虽然诗人笔下的百尺高楼可能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那楼也一定是高得可以了,我相信无论哪个诗人都不会把杜工部笔下的茅屋,写成百尺高楼的样子的。

那一时期社会富足,国家有钱,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他们这样显摆夸富,皇帝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喜欢盖你们就盖吧。

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一个盛世开始渐走向衰落,曾经的富贵繁荣终成过眼烟云。尽管一度也出现过短的中兴,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乱以后的第二位皇帝。

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不久便登上皇位的。眼看着国家遭受了那大的创伤,代宗痛定思痛,一定要紧衣缩食过日子,重整祖宗家业。公元780年,代宗下了一道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凡阁临视人家,限百日内毁拆。”什么意思呢?唐代宗的意思是说,民和商人都不许盖楼,对于那些已经建成的楼房,只要站在上面可以俯视其他住户房顶的,都必须要在百日之内拆除掉。唐代宗的这个政策是非常严厉的,也是下了决心要在全国范围内吹起一股节俭过日子的好风气。他不但要求市民与商人不许盖楼加舍,就是政府和官员盖楼也在限制之内,谁敢盖楼加舍,就打谁的板子,绝无二话。

大约这一政令下达之后还是起了些作用的,但是时间一长,就又不当回事儿了。所以六十年以后,又有一位皇帝,把这限房令拿出来重申了一遍。他就是唐文宗。

唐文宗的这道禁令的内容是这样的:“士庶公私宅邸,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于令有违者,仗一百。”几乎是把代宗的话重复了一遍。估计这会儿造房子的风气又有些刹不住了,文宗翻了案宗,想起这一条来,赶紧下道旨,重申一下大唐天子对房产业的规定。

其实纵观唐朝历史,朝廷对于房屋的限制政策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对各级官员盖房子的规格,我们前面都提到过,但好像一直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钱、有权,能盖房子的就抓紧时间盖房子,能买地的就想着办法地买地,唯独对老百姓那可是一限一个准的。尤其是那个“求田问舍,先问亲邻”的政策,就是说,你买房也好买地也好,不光是要征得原业主的同意,还得征得他四邻族人的同意。如果人家邻居不同意,你就是拿着钱也未必能够买到房。当然这个政策可能是在社会安定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大多数无权无势的百姓来说,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可能就难上加难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