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居住篇(第2页)
在唐朝那会儿,小老百姓的房子,按规定是“构屋四架,门一两架”,其实真正居住的房间不过三间房的样子,当然还会有小院大门,带着间门屋。听起来也不错,就是不知道面积能有多大呢?
敦煌文书里面记载的一户马姓人家可做参考。他们家共有5栋房,堂屋、东房、小东房、西房和厨房,和中介推荐给我的这套大基础户型很相近。从文书的记录,可以看出这户马姓人家总的房屋宅面积是853。28平方尺,换算为现在通用的平方,也就是八十多平方米;加上他的院子,东西长43。4尺,南北长39。6尺,算下来也个170平左右的面积——其实我已经很满足啦。
装修里面大有文章
买过房子的人都知道,房子买起来容易,只要有钱就能办得到。可装修实在是个费神又费力的活儿,用什么材料环保,家具怎么设才不占地方,采用什么样的风格更有品味……这些都是问题。但是,回了趟大唐我才发现,比起现代人,唐朝人装修房子就更麻烦啦,为你要是不懂点儿法律,搞不好就要在房子的装修上摊上事儿啦。
前面讲买房子的时候,我就说过,唐朝的法律对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规格的房子做了严格的规定,到了装修这会儿,规定又来了,比如说:“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
什么是栱呢?就是你现在看到的红砖绿瓦的传统建筑中,在横粱和立柱之间负责承重的那几层木制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屋檐承载的重量巧妙地传递到立柱上去。如果你是在唐朝,要盖房子,对于这栱的设计可一定要注意分寸,千万别为了好看再多加一重,否则就会触犯法律,因为只有王公以上的家里,才配得上用重栱。
还有藻井。
什么是藻井?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吊顶设计。传统的中国建筑吊顶可是十分花哨的,一般都会做成一个圆形的隆起,然后装饰上各种颜色的雕刻、彩绘,色彩非常鲜艳,也非常壮观。但是你也千万别为了图好看,给你家的房屋上也搞这么个装饰,那就可真的摊上事儿了——法律不允许。
庶人所造堂舍……仍不得辄施装饰。
看到没有,在唐朝,如果你像我一样,不过是平头百姓一个,在装修房子这件事情上,基本就可以省大钱了,因为你压根就不需要大动干戈装饰你的房子,只有这样,别人一到你家,不用翻看身份证,就知道你是个啥身份了。
但有钱有势人家可就不一样了,别说是进到家里看一看,站在大门外,立即就能知道这家人的身份和地位。
杜甫有句诗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的是唐朝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什么叫“朱门”呢?因为他们都喜欢把大门涂成大红的颜色,看起来鲜亮醒目,然后再配上金光闪闪的环,门环上雕有霸气的图案,看起来特别气派。
另外,在他们的大门口,你有的时候会见到一排大红色的栅栏,好像电视剧里衙门口竖着的那个东西。但这些东西怎么摆在私人住宅的大门外了?原来在唐朝,除了衙门以外,地位极高的人家门口摆这个。李商隐的一首诗里说:“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窥。”这“行马”指的就是这红栅栏。
除了行马以外,有的人家门外还有立戟。大家都知道,戟是一种兵器,立在权势人家的家门口那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谁家想立,能立得了的。在唐朝,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家门口才有资格立戟,且一立还要立好多,一品十六戟,二品十四戟,三品十二戟。有了朱门、行马和立戟,这样的人家,站在大门口一望,就知道一定不是普通的人家了。
但你最关心的一定还是客厅,毕竟客厅是最能体现主人品位与份的地方,所以无论古今中外,装房子,客厅都是特别要花费些财与心思的地方。
唐朝的客厅多数的时候叫作“堂”,不同的身份,“堂”的装修也是不一样的。苏鹗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芸辉堂》,里面描写了唐宗时期宰相元载家里的“豪华大客厅”,用一种叫芸辉的名贵香草墙,沉香做栋梁;门、窗户全都饰以金银;堂内有一件非常名贵的屏风,用的是会发光的悬黎美玉;垂的帐子是用鲛绡做成的,传说来自于南海,虽然又轻又薄,但既保暖又挡风。而堂内的摆设那就更是精美昂贵,世所罕有,用苏鹗的话来说:“拟于帝王之家。”是跟皇帝家没有什么分别的。
当然这是有钱人家的客厅,可不是我这样的小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一个小老百姓家的客厅能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想想我们前面举的那个姓马的人家的客厅吧。他们家的客厅,也就是那间堂屋,总共才24。3个平方。如果我真的穿越回去的话,估计我们家客厅的面积也就这样了。你可千万别不服气,想要个大点儿的客厅吗?首先是坊上压根就不可能给你那么大的住房面积;其次,你要是想偷偷地盖个大点儿的堂屋,可千万别让邻居发现了,小心他告你“违章建筑”,搞不好是要坐牢的。
除了客厅,你大概最关心的就是卫生间了,这也是装修里面最要紧的一个环节。一个人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头等大事,基本上都是在这里解决的。
不过在唐朝,如果你给工人说,我们家的卫生间要如何装修,人家肯定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因为那会儿还没有“卫生间”这个说法,你最好告诉人家说是“茅房”才行。
我前面讲唐朝人不愿意吃猪肉的时候说过,唐朝乡下的茅房都是跟猪圈连在一起的,这个环节实在有点破坏咱们的胃部活动,这里就不多提了。但城市居民的茅房还是有些讲究的,至少不会和猪在一起。一般会选择在院子最后面的一个角落里,盖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但这小房可没有顶,更没有门窗,就是四堵墙,里面有个坑。去过边远农村的人,或许现在还能见到这样的茅房,他们把它叫“厕”。至于抽水马桶,你就不要想了,就连抽纸筒你都找不到,因为那个时候“手纸”实在是个奢侈品。那么唐朝人是如何解决“善后”问题的呢?你就得多费点事儿,准备些竹签或木签,虽然这想起来确是有些很不舒服,但是,如果让我备些纸在茅房,那我也实在是些承受不起的,因为在大唐用纸来擦屁股,简直感觉太罪过了。
所以纵然是有钱人家,“善后”的大事也都是用竹签来解决的但是他们上厕所的那个坑,装修得就比较舒服了,会有专门的坐器叫“厕床”。有一年我大姨摔骨折了,不能上厕所,姨夫给她买了张椅子,就极像我现在给你们说的这个“厕床”,中间是镂空的有四条腿支撑着,人坐在上面,解决起问题来并不会感觉到累,还挺舒服。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通人家里的茅房,就算有点钱能装修得舒点儿,也最多不过是个土豪之家。至于那些既有钱又有权的上层贵人家的茅房,可就华丽得多了。首先人家就用得起手纸,而且摆得香炉,不至于被那味儿给熏到,甚至旁边还有人准备好了手纸、洗的水盆、毛巾和衣服伺候着。这样的场面,咱们普通百姓也就只能象了。
大唐人民终于“坐”起来啦
作为一名资深的平头百姓,既然房子买不了大的,装修也不敢讲究档次,那就只能在家具上下点功夫了,至少式样也得是新潮的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
唐朝的家具,绝对是实打实的实木家具,而且纯手工制作,没有一件东西是流水线作业生产出来的工业化制品,这一点还是可以放心的。
那就先来一张大大的席梦思床吧。这段时间为了这房子可把我累坏了,腰都要断了,赶紧让我舒舒服服地躺在席梦思上睡一觉吧。
等等。不好意思,我又有点时间错位了,我这是在大唐,可不是在二十一世纪。大唐哪儿来的席梦思床呢?那就给打家具的师傅说,按照大唐最新潮的床的式样,先给我打一张吧。
这下,做家具的师傅一定要傻眼了。他满脸的问号:“您要的是一张什么床?”
他们这一问我,我立刻醒过神来了。网上不是经常有人在争论李白的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里的“床”,到底是床,还是凳子吗?这的确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因为在唐朝,床实在是一件含义特别多的东西,可不像是咱们现代人,单一只是为了睡觉用的。
唐朝的床有很多种。
首先咱们来说睡觉的床,那是放在卧室里的床,叫寝床,好像一间小屋子,三面围笼,一面挂着帘儿,帘儿一落下,便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好处是甭管在里面做什么羞答答的事情,外面的人都看不见,不过总觉得有些不透气,尤其是夏天,在没有空调的屋子里睡这样一张床,会不会太热呢?
还有一种床,叫坐床,就有很好的透气性,四周没有围笼遮盖的东西,也没有帘儿挡着,但却在中间放个小几案。这张床一般不放卧室,而是放在厅堂里,想坐就坐,想睡就睡,想看书看书,想吃吃饭。唐诗里面说:“独对一床书。”其实那“床”指的就是这床。因为坐床既能坐着也能躺着,所以很适合看书。尤其是像我这身上没有几根“硬骨头”的人,那真是再好不过啦。书看累了就躺,躺累了坐起来再看。照这么说,坐床是不是有点儿像今天的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