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页)
11
陶德本人来自八百多年前,那已经是连村子里的传说都没有提及的时代了,而一千多年前……沐海根本没法想象这个时间跨度,古代人生活在那么遥远的过去吗?
“一千多年前,大约是公元纪年2100年前后。”陶德自己喝了一口水,“古代人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各种糟心事儿也很多,但不管怎么说,公元2100年的时候,有一艘地球发射的探测飞船飞到了柯伊伯带——我回头跟你们解释那是什么,总之他们发现了计划之外的东西。”
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外的小行星带,在这里遍布着成千上万的小行星和陨石,其中不乏直径超过一千公里的大块头,飞船本来的任务是抵近勘测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小行星,但在靠近其中一颗时,他们发现了完全超出计划外的东西。
一艘废弃在小行星上,绝对不属于地球文明的庞大飞船。
由于探测飞船是多国联合发射,保密形同虚设,消息很快便传遍全世界,更大规模的太空计划迅速建立起来,最后地球人将这艘飞船拖回了地球,并对其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之后的地球人类文明便因此完全改变了。
利用外星飞船上的技术,地球人的科技爆发式发展,在数十年后,原本只存在于科幻作品里的超空间跃迁舰队便正式组建,开始了以光年为单位的征途。宇宙如此广袤,地球人认为他们在与其他外星文明接触之前便可以发展出足够的实力,然而舰队仅仅前进了不到20光年,就与另一个文明爆发了激烈战争,这场战斗最终以敌方全灭,地球方只剩两艘遭受重创的飞船而告终。但后续增援的地球舰队发现,这支敌方船队只是来自星空深处的某个文明的先遣部队,真正强大的敌人隐藏在银河系另一端,先遣队被消灭的事情很可能已经传回去,或许它们赶来还需要很久,但它们终究会来的。
之后的一百年,是地球人疯狂求生的一百年。一批又一批的星际战舰被制造出来,准备对抗未知的敌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船队出发,其中在最初出发的移民舰队里有四个舰队是以百万人的规模出发的,他们的任务非常简单,找到宜居地后尽一切可能备战。而其他绝大部分的移民船队,则只是为了在最坏情况下能保存一点地球文明的种子。一代又一代地球人就这样分散飞向茫茫宇宙,并做好了再也无法返回故乡的准备。
其中一支移民船队在又经历一百多年的跋涉后,来到了一个新的宜居星球,这个星球的代号是天鹅座186行星,距离地球503光年。这是足以忘记故乡的距离,即使回头望去也看不到家乡的太阳。
186行星不是地球,人类无法直接居住,随船队来的一万余名地球移民开始了对星球的改造,经过大约二十年的努力,这个星球的大气终于到了勉强可以呼吸的地步,只要戴着呼吸面罩过滤部分有害气体就行。地球人很努力,但他们犯了一个错——他们来得太早了,早了至少一百万年。
这是一个尚不稳定的恒星系统,双星结构释放着强大的紫外线与电辐射,同时行星本身的磁场不稳定,造山运动也处于活跃期,整个星球的陆地就像随时会坍塌的沙堡。然而对人类来说,一个星球的“瞬间”过于漫长,他们刚好在一个相对平静期着陆,于是在人们建设新家园的时候,一次强烈行星磁场变动毁掉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仪器,同时导致五分之一的人伤亡,这对移民计划几乎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以后,人们挑选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一艘飞船,让他们陷入无限期的冬眠。这个计划的初衷是,有朝一日再出现毁灭性的灾害,幸存的人类可以将这艘飞船当做最后的避难所,而这名船员便要担负起引领未来幸存者的责任。
“那就是我进入冬眠前的故事。”陶德结束了自己的发言,望着屏幕上的星球低声说,“那是……820年前的事情了。”
沐海也出神地望着那颗星球,问:“那些蓝色的部分是什么?”
“是海洋。”
沐海从来没有见过大海。
她无法想象当蓝色的水覆盖了大半个世界是什么情景,但这一刻她被这颗星球迷住了。
“我要向你们承认,对这个186行星的现状,我了解得并不多。”陶德继续开口,“我冬眠的时候,星球上没有这些奇怪的巨兽,也没有什么追月者,更没有你们所说的滤网。不过别担心,日志简报依然定期发送到我这里……嗯,直到意外发生为止。”
“什么意外?”沐海忍不住问。
“导致你们所谓的古代人文明断代的意外。”陶德望着屏幕上滑过的字幕,“如果一切正常,你们本来应该继承先辈的文明与知识,并且在之后的八百多年里将它进一步发展,你们本应住在发达的城市里,你们本应驯服这个星球上的一切,你们本应翱翔在天——但是你们没有,你们陷入了黑暗,你们丢失了几乎所有本应继承的东西,最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就连最吊儿郎当的王峰也呆住了,喃喃自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容后再说,现在我要征询你们的意见。”陶德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扫视所有人,“卫星已经传回了扫描图像,我简略地向你们说明一下。”
投影在空中的屏幕突然变大了好几倍,一个陌生的星球出现在画面里,但按陶德所说,这才是沐海他们应该熟悉的地方。
大陆占星球表面积75%,其中大约60%为沙漠,35%为山地,只有极少地区算是相对平缓,但也面临着风化的危险。海洋占星球的25%,富含硫化氢,水体呈黑色,有极少数的原始微生物生命。
这就是186行星。
“对我们来说,这种星球在宇宙里已经算是宜居星球了,大气、光照、矿产、温度、水源都可以支持人类扎根,当然是改造后的。”陶德指着星球上的一个点,“看,那里就是我们最初的基地之一。”
沐海看向他指的地方,却看不到什么基地,只看到一片黑色。
“这就是我们当时遇到的意外之一,地壳变动。”陶德主动解释,“这颗行星还很年轻,剧烈的地质变动还在进行,磁场也不稳定,当年的那次地磁变动改变了相当大的一片地形,我们判断这件事之后还会频繁发生。不过在地质史上,所谓的‘频繁’是以几十、几百年为单位计算的,对人类来说已经足够,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下次灾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过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的,现在星球的平静日子结束了,而我们没有做好准备。”
屏幕上的星球开始出现明显变化,黑色在进一步扩大。
“大约从60个小时之前开始,海啸袭击了几乎所有大陆的沿海地区,并进一步向内陆扩张,同时伴随激烈的磁场变化,你们的滤网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失效,那些凶兽也是为了避险才进入了新的地区。”陶德说,“预计再过10个小时,海啸会到达我们所在位置,我可以带你们前往新的安全地区,也可以带你们——回家。”
“家,是说地球吗?”玉珍低声说,“从你离开地球,也过去一千多年了吧?那么久的时间了……地球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地球会欢迎我们吗?”
“老实说,我不知道。”陶德摊开手,“在我冬眠后,我的同伴们遇到了另一个意外。按照正常的太空移民计划,在移民船队找到宜居星球定居后,地球方面会定时派遣后勤支援船运来必要物资,但是根据任务日志,在631年前,支援突然毫无征兆地中断,与地球的通讯也中断了。当时离首批移民抵达186行星已经过了将近两百年,第一批移民早就全部去世,而他们的后代显然没有适应这种突然被隔绝的生活。”
失去母星支援,移民后裔们终于要作为这颗星球的正式居民生存下去了。他们试着驯养动物,试着建设城市,试着维持祖先的生活方式,一开始他们似乎成功了,但随后的几次地磁变动让他们的努力最终变成徒劳。
“最后一次任务日志录入是大约四百年前的事情,记录的格式已经很不规范了,我怀疑他们是否知道这么做的真正意义。而在这之后,再也没人向这里发出过讯息。”
两百年,足够人类移民在这颗陌生星球上扎根;之后的两百年,足够一个成为无缘之木的文明逐渐丧失自己的技术能力;再往后的四百年便是彻底的黑暗,足够任何辉煌都被抹去,只留下一群懵然无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