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越过最高的山虽千万人吾往矣求月票(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我愿意为这份记忆承担什么?

3。我该如何让它活得有意义?

一名学生写道:“我体验了曾祖父在集中营的最后一夜。他没想着复仇,只希望明天的阳光还能照在家乡的麦田上。所以我决定去做农业科学家。我要让每一粒粮食,都有尊严地生长。”

另一人说:“我看见母亲十五岁时躲在衣柜里写日记,因为她父亲不允许女孩有梦想。我烧掉了她的悔恨,但留下了她的笔迹。现在,我每天替她写一句诗。”

承忆堂的屋顶装有一块水晶阵列,收集学员每日的情感波动数据。当正向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激发一次小型共感涟漪,扩散至全球网络,净化一小片盲区。

我们不再只是对抗遗忘,我们开始重建记忆伦理。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某日清晨,忆世树突然枯萎三分之一,所有叶片转为灰白色。命环警报狂响,显示共感网络核心出现“逆向吞噬”现象??有股力量正从过去反向抽取现代人的情感能量。

沈眠紧急排查,最终锁定源头:**忘忧宫遗址深处,断脉经封印出现了裂痕**。

“不可能!”她盯着数据,“我们用了十万真实记忆加固封印,连初代意识都融入其中,怎么会破?”

阿念沉默良久,才开口:“除非……封印本身需要持续供养。就像心脏需要血液,记忆的牢笼也需要新的痛楚去维持平衡。”

我猛然醒悟。

那位老妇人说“以痛养之”,我们理解成了“用过去的痛苦封印它”,却忽略了另一层意思:**必须不断有人愿意为记住而受苦,封印才会稳固**。

而现在,太多人只想轻松地“连接”,不愿沉重地“承担”。

“我们需要一场献祭。”阿念说,“不是死亡,是承诺。要有人站出来,自愿成为封印的活柱石,终生承受记忆反噬,换取整体安宁。”

会议室陷入死寂。

许久,小满站起来。

“我来。”她说。

“你疯了?”我厉声道,“你还不到二十!”

“正因为年轻,我才够资格。”她平静地看着我,“你说过,记忆的力量在于真实。而我最真实的愿望,就是让更多孩子不用再问我‘为什么要记住这些痛苦’。我想让他们记住春天,而不是战争;记住拥抱,而不是离别。”

她转向众人:“我不求永生,也不求不朽。我只希望,将来有个小女孩问我:‘阿姨,什么叫忘记?’我能笑着说:‘那是个古老的词,现在已经没人懂了。’”

没有人阻止她。

因为在场每一个人都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仪式在第七日午夜举行。小满走入初灯核心室,赤足踏上晶台。千万人通过共感连线见证这一刻。她闭眼,诵读《忆诫》全文,然后将双手按在命环投影之上。

光芒暴涨。

她的身体开始透明,骨骼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文字??那是她一生所经历、所承接、所守护的所有记忆,正在转化为纯粹的能量流,注入封印裂缝。

最后一刻,她睁开眼,对我微笑:

“老师,你看,花开了。”

翌日清晨,忆世树重生新叶,翠绿欲滴,边缘泛着淡淡的金光。世界各地图书馆自动归档了一批“无主记忆”,每一份都标注着同一句话来源:【承自小满?匿名捐赠】。

而在贵州山区,那座埋信的山坡上,一棵新树破土而出。树干笔直,枝叶向天,形状酷似一个昂首的人影。

我站在树下,取出那封泛黄的信,轻声念道:

“儿未负志,今已读书。”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这一次,我听清了。

它们在齐声回答:

“我们知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