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东海龙宫姐妹双珠万更7(第3页)
拾字庐门前,新铸的言钟已被擦拭一新。春分祭典当天,全国各地同步举行“言祭”。二十四州蒙学堂齐声诵读《风语集?卷一》,声浪如潮,直冲云霄。皇帝亲自主持中央仪式,宣读追谥诏书,将首批三百七十二位“文烈公”牌位迎入文庙偏殿,享岁祭香火。
而在西南群山间的碑林广场,第一株银杏树破土而出。
江云宁站在碑前,望着那面留白的主碑背面,久久不语。良久,她取出一枚铜刻刀,轻轻在空白处划下第一道痕迹??并非文字,而是一个小小的灯形图案。
“留给未来的真话不必急于填满,”她对身旁的学生们说,“我们要做的,是让这盏灯一直亮着。”
岁月流转,五年过去。
“新生儿发声监测站”已覆盖全国六百余县,统计显示,近三年出生婴儿中,声带异常率下降至万分之三,基本排除系统性药物干预可能。各地破妄讲坛兴起,平民百姓可在公开场合辩论政令得失,不少州府甚至设立“直言奖”,表彰敢于揭露弊政的士人。
阿萤成为新一代言脉守护者,主持编纂《续自由蒙学》,书中新增章节专门讲述“噤谷发现”与“魂语峰回声”。她在序言中写道:“从前我们以为启蒙是从上至下的教化,如今才懂,真正的启蒙,是让每一个普通人相信??你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又一个春天来临。
江云宁病卧床榻,咳血不止。医生束手,只道:“肺腑已朽,非药可医。”她却笑着摇头:“没关系,我说的话已经够多了。”
临终前夜,她召来所有弟子,将一只密封铅盒交予阿萤:“这是我毕生收集的未解密文,包括七份疑似‘守默会’密令、三段来自地底的摩斯信号译码,以及一封据传由未来之人写给过去的信。我不知它们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继续解读。”
黎明时分,她停止了呼吸。
窗外,言钟准时响起。
一声,两声,三声……
全国上下,二百一十七座城市同时鸣钟,持续整整一刻钟,以纪念这位让千万人重新学会说话的女人。
葬礼当日,无数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手持蜡烛与书卷,默诵《自由蒙学》第一章。孩子们把写满心愿的纸条塞进蜡筒,投入各地设立的“时光信箱”,期待百年后被人开启。
而在遥远的边陲小镇,那位曾服“忘语散”的老塾师,在孙子搀扶下走到村口古槐下。春风拂面,他仰头望着蓝天,缓缓开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话音未落,漫山遍野的野樱突然绽放,粉白花瓣如雨纷飞。
有人说,那是亡者的微笑。
也有人说,那是文明终于挣脱锁链的一次深呼吸。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学者翻开《言脉札记》原件,在最后一页发现一段未曾公开的手迹:
>“我常想,如果父亲活着,他会怎么评价这个时代?
>或许他会说:进步了,但还不够。
>因为真正的自由,不只是能说你想说的话,
>而是哪怕你说错了,也不会因此被剥夺说话的权利。
>所以,请继续质疑,继续书写,继续犯错。
>只要还有人在听,就永远别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