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生之红黑聚散(第5页)
朱葆三这面大旗一竖,好多事都迎刃而解。水泥厂的一应筹备、兴办,包括登记注册等事,都进行得很顺利。许多人赞叹:“找准一个人,少了多少麻烦,又省了多少钱呀!”
选厂址时,争议很大,但刘鸿生的一番话折服了众人。
“企业选址,不外乎取决于两点: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产品市场。我建议厂址设在上海市内。大家看,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白石,100吨白石可产水泥70吨。白石价低,极易包运;而水泥不仅价高,包运困难,运费也高出白石很多,而且还要防潮。运70吨水泥与运100吨白石至上海,两者差价何止一倍?现在水运为主,水泥托运难免走漏、返潮,一旦出事损失巨大;白石则无此虞。万一翻入水中,一船水泥与一船白石的差价孰贵孰贱?不言而喻。因此,厂址不应设在白石产地,而应设在上海市内,这样不仅省心,而且省用,办厂自然容易生利!”
最后,水泥厂就设在了上海龙华。
每天,刘鸿生站在自家的洋楼上,就可以看见水泥厂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白烟。如果冒出的是黑烟,那是窑中空气不足,煤炭没有充分燃烧,他马上就会往厂里打电话,“怎么搞的?厂里的黑龙升天了!”
1923年,上海水泥公司投产后,刘鸿生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全国设立办事处,分销厂里生产的象牌水泥。当时,它面临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一个是国内最大的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生产的马牌水泥,另一个是大连日商生产的龙牌水泥。从此,为争夺销售地盘,龙、马、象大战惨烈展开。
作为国产品牌,马、象两家打了一段时间后,不久即坐下来开始谈判,达成如下协议:“大象”退出以京津为主的华北和华中地区,确保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和华南地区;“骏马”在上海及周围地区限量销售。
协议从1925年7月1日开始执行。达成协议后,双方不再跌价竞销,反而两次商定提价。
1924年,上海水泥公司全年亏损38000余元,达成协议后的1925年即盈利12000余元,1926年又盈利12万元。
“五卅惨案”爆发时,启新洋灰公司的供货到了一个**。
作为造势高手,这样的大好形势,刘鸿生岂能放过?他马上打出“联华制夷”的口号,飞“象”跳“马”,将东洋“龙”挤出了中国市场。
破格
刘鸿生做事用人,一向不拘成见,不拘一格。对谢培德的聘用,最能体现他的这个特点。
谢培德是上海滩的一个地痞头子,他身边笼络、豢养了不少流氓地痞。刘、谢二人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刘鸿生刚刚下海到租界求职的时候,谢算得上是刘的第一个老板。
刘鸿生起家后,谢培德反过来投到他的门下,受命担任中华码头公司的总经理。
作为中华码头公司的总经理,薪金优厚,但谢先生却从来不到码头上来。最可气的是,谢手下的那批地痞流氓经常勾结官府、警察、青洪帮,在码头上欺男霸女,甚至公开盗窃码头仓库的物资。凡是仓库里多余的“包子”,包括米包与糖包,还有码头上剩余的地脚煤,统统被他们偷运出去卖掉。所得钱财,谢培德独占七成,余下的三成由他的爪牙们自己分掉。
被刘鸿生派到码头上做事的堂侄刘念祖是个有心的人,他冷眼旁观,并暗暗做了估算,仅这两项一年下来就不下几千吨,价值在两三万元左右。
有一天,刘念祖忍不住将这一切全告诉了刘鸿生。让侄子惊愕的是,叔叔听后,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很平和地说:“这些我都知道!”
望着闻言而惊愕的侄子,刘鸿生微笑着告诉他:“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好人有好人的本事,坏人有坏人的用处;全才有全才的优点,偏才有偏才的长处;文有文的一套,武有武的功夫。关键在于你得善于使用,把各种人放在适当位置上,注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英国有句名言:“与你熟悉的魔鬼打交道,比与你不熟悉的人打交道,要方便得多。”
这句话,从第一次听到,刘鸿生就始终牢记。魔鬼尚且如此,何况坏人?关键是要在这“熟悉”二字上下工夫。
“谢培德是个坏人,这没谁否认,可人们只看到了他坏的一面,却忽略了他有用的地方。”
望望注意倾听的侄子,刘鸿生继续开导:“你说他与官府、警察、青洪帮有勾搭,手下流氓地痞成群,这一点不假。但如今的上海滩,恶霸横行,如果没有一个黑道人物坐镇,没有一帮势力维护,这码头上能得安宁吗?正因为那些包打听消息灵通,正因为他谢培德对警察、巡捕可以随叫随到,‘兜得转’,咱们的码头才能平安无事。试问你们甚至包括我在内的公司里的其他人,哪个做得到?哪个又愿意做?”
见刘念祖已然明白了自己的用意,刘鸿生又宽和地对他说:“至于谢培德不在码头上露面,这无关紧要。码头交给他了,我们只看他管好管不好,码头平安不平安。他不露面总有他不露的办法,凭他手下那帮人,他虽不在,还是巨细皆知,遇事有人代为处理,何必去追问?说到在外面欺男霸女,我与他只是雇用关系,这种事自有该管的地方,我们不必去操那份心。”
“那他如果监守自盗呢?”刘念祖不甘心地反问。
“这我心中有数。谢培德这个人,我比你们了解,他有他的分寸,我有我的分寸。至今为止,他偷运出的东西也仅限于多余的‘包子’和地脚煤。积累下来,虽然也是不小的数目,可要咱们自己去回收,不仅费力,也收不干净,就让他弄去吧。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连这点油水都不让人家捞,人家还肯长期为你效命吗?用人,特别是用真有本事的人才,是不但要厚酬,而且要宽宏。说到底,赚大钱的毕竟是我们哪!有财大家发,为人处世,不要那么斤斤计较嘛!”
对于黑恶势力,刘鸿生一向极有分寸、极为得体地对待。对这些人,他在背后从来不置一词,当面则恭敬有礼。因此,上海滩三大闻人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与他称兄道弟,很给面子。
敢于并善于与狼共舞,刘鸿生的用意无非是让刘氏企业至少不受恶势力的干扰与侵害。
而与此同时,他还与蒋宋孔陈等民国要人来往密切,特别是圣约翰大学的校友宋子文、宋子良兄弟,更是他府中的常客。
在民国商界,像刘鸿生这样红黑两道都很买账的巨商,其实不在少数。
绝望
作为一个商人,刘鸿生的梦想是建成一个刘氏商业“托拉斯”。
可惜,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击碎了他的梦想。
“八一三”淞沪抗战后,租界成了“孤岛”。刘氏企业大都在租界外,顿时为日军所占据。1938年,一家日本火柴厂的老板田贤太郎来到刘家。这个人原来与刘鸿生搞过火柴联营,看上去谦恭有礼,但现在他摇身一变,成为日本军部代表。他此次前来,专为威逼利诱刘鸿生下水,出任伪上海市商会会长。
1939年,刘鸿生由香港飞往陪都重庆。到达重庆的第二天,他就接到蒋介石的请柬,蒋介石邀他到黄山官邸赴晚宴。
蒋介石还是很给刘老板这个老乡面子的,陪同的只有经济部农本局总经理穆藕初,很像乡亲间的私人聚会。席间,蒋介石浓重的宁波官腔让刘老板觉得非常亲切。蒋说:“鸿老先生,我们盼望你很久了!你为抗日救国,牺牲了你上海1000多万元的实业,这个我是知道的。现在还来大后方效力,你的精神可嘉!”
席间,蒋信誓旦旦:“这个穆藕老可以作证,鸿老先生为国损失的1000万元,我可以偿还给你!只要你能提供机器设备、各种技术人才,你要钱,我就给你钱!要原料,我就给你原料!你要人,我就给你人!”
蒋介石大包大揽,刘老板十分感动,他赶紧表态说:“鸿生不才,一定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保证完成委员长交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