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质疑声起声誉遭重创(第2页)
名声一旦坏了,做的事再对,也没人信。
他低头看着纸上那三列字,忽然笑了下。不是开心,是明白了一件事——这场仗,从一开始就不是比谁有理,而是比谁能扛住压力。
他放下笔,从书箱底层摸出一块干饼。赵福生昨天托小满送来的,说是“饿着肚子打不了硬仗”。
他咬了一口,干得有点噎。但他一口一口吃完,连掉在桌上的渣都捡起来吃了。
然后他翻开笔记,一页页检查。每一个数字,每一处标注,全都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他开始抄录关键数据,准备做成展板贴出去。
正写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有人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又走了。
他没抬头。他知道是谁。刚才那脚步停顿的方式,是李慕白。但他没敲门,说明他也拿不准该不该来。
齐云深继续写。墨迹一笔一划都很稳。
可当他翻到笔记中间一页时,手指顿住了。
那页记录的是清河上游某段河床坡度测算。旁边有个小小的标记,像是一道划痕。他记得这个标记——是在阴溪谷回来那天晚上加的,代表某个异常值。
他盯着那道痕,忽然想起一件事:那份被改过的抄本里,正好也漏了这一项数据。不是错,是根本没写。
而这项数据,只有他和李慕白知道。
他慢慢合上笔记,抬头看向窗外。明伦堂的屋檐在夕阳下泛着光。明天那里会挤满人,等着看他怎么辩解。
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信他。但他知道,只要有一条数据是真的,他就还有机会。
他重新提笔,在纸上写下新的计划:
1。展板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勘测到建模全程公开;
2。每张图配一句大白话说明,让不懂水利的人也能看懂;
3。把那份漏掉异常值的抄本单独列出,对比原稿,问所有人:谁会故意删掉关键数据?
写完,他吹干墨迹,把纸折好放进袖中。
这时,外头传来喧闹声。几个学子从窗前走过,手里拿着新印的小传单,上面印着他论文的节选,旁边批着红字:“此处计算错误”“前后矛盾”“疑为伪造”。
有人把传单贴在书房门外的墙上,还拍了两下,像是完成任务。
齐云深走到门边,没开门。他听见有人说:“反正他己经完了,连老河工都不信他。”
另一人笑:“明天估计都不敢来明伦堂。”
齐云深退回桌前,点燃油灯。灯火跳了一下,照亮了摊开的展板草稿。
他拿起毛笔,蘸饱墨,在第一张纸上写下标题:
**《水势分流考》全过程记录——欢迎指正**
字写得很大,很稳。
他放下笔,伸手摸了摸书箱角落。那里藏着一份备份的密录残页,是从阴溪谷带回来的。没人知道他还留着这个。
门外的声音渐渐远了。
他坐在灯下,没动。桌上堆满了明天要用的资料,手边是半碗凉水和剩下的半块饼。
远处,明伦堂的大门紧闭。可他知道,明天一早,那扇门会打开,所有人都会进去,等着看一场审判。
而现在,他只能等。
等天亮。
等开口的机会。
等一个能让数据说话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