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结交好友同病相怜话未来(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齐云深是被馒头的香味叫醒的。

昨夜睡得晚,纸条堆在桌上像座小山,他一条条看过,按籍贯、弱项、急迫程度分了三叠。天刚蒙亮就爬起来,把“同砚会”三个字用正楷誊在新纸上,墨汁浓淡刚好,没晕一笔。

赵福生端着托盘进来时,正看见他在贴告示。

“又贴?昨儿那张还没掉呢。”

“那张是临时写的,这张是正式的。”齐云深拍了拍纸角,“今天起,咱们得有点规矩。”

赵福生把托盘放下,两碗热粥,一碟酱菜,还有一笼白胖馒头冒着气。“规矩我懂,无非是人多了得排班,场地小了得分批。可你这‘每月初一讲学’,剩下二十九天呢?总不能让人干瞪眼等。”

齐云深吹了口粥,烫得龇牙。“所以我来找您谈合作。”

“哦?”赵福生挑眉,“说来听听。”

“我每天上午在二楼讲半个时辰,内容公开,谁都能听。酒楼腾出雅间当学堂,中午前散场。作为交换,我给您写节令菜单的题跋——春分写‘咬春’典故,端午讲‘粽香溯源’,中秋还能编个嫦娥偷喝桂花酿的段子。您挂门口,招揽生意。”

赵福生摸着下巴:“听着不错……然后呢?”

“然后,您每天准备二十个馒头,我免费发给来听课的寒门学子。他们有的走几十里路,饿着肚子哪有力气听讲?”

“馒头我出,饭我还供不起?”赵福生哼了声,“可你拿什么换?光写字不够。”

齐云深放下碗:“我帮您重新设计八珍羹的配料表,把药材比例调得更稳当,冻伤食客吃了见效更快。再教阿西几道简单药膳,冬天能多卖钱。”

赵福生眯眼看他:“你还懂这个?”

“考古挖出来的医简,总不能光看字。”齐云深笑,“再说,您救我那天,我就琢磨过灶台上的料罐。”

赵福生愣了下,忽然咧嘴:“行!成交!不过——”他指了指告示,“这‘同砚会’名字太文绉绉,得加个副标题。”

“您想叫啥?”

“就写:**穷书生互助社,管饭!**”

齐云深一口粥差点呛出来。

阿西这时候冲进来,手里挥着炭笔和废纸:“齐先生!赵掌柜!我画好了!”

他把纸摊在桌上——歪歪扭扭几个人影围坐一圈,中间齐云深站着讲课,脑后还画了个光圈。

“你这是画佛祖讲经?”齐云深问。

“不不不!”阿西认真纠正,“这是‘知识之光’!照亮寒门路!”

赵福生瞥了一眼:“你把我也画进去了?蹲在墙角啃馒头?”

“那不是您!那是匿名赞助商!”阿西赶紧改口,“再说了,您昨天不还说‘热着,等人来取’吗?我一听就是幕后大佬!”

三人正笑闹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小心翼翼的敲门声。

一个穿洗褪色蓝衫的年轻人探头:“齐……齐先生在吗?我是昨日登记的李三槐,从榆县来的……听说今早有讲学?”

话音未落,后面又挤进来两个,一个挎着包袱,一个抱着旧书,脸上都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

“我们也来了!特意赶早!”

“能不能先看看讲学的地方?我们带了笔记。”

齐云深连忙起身:“当然可以,请上楼。”

雅间不大,几张蒲团摆成半圆,墙上贴着他昨夜画的“策论三步法”草图。众人围着看,有人低声念出来,有人拿笔抄,还有人盯着那幅流程图首眨眼。

“这图……真清楚。”挎包袱那人喃喃,“比我们县学夫子讲得都明白。”

“那是因为他把文章当工程图解。”阿西得意插嘴,“齐先生说,策论就像修桥,地基要稳,桥面要平,栏杆还得防人掉下去。”

众人哄笑。

齐云深趁机道:“今天不讲课,先定个章程。‘同砚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大家抱团取暖。我提个建议——每人每月交一枚铜板,做纸墨油灯之用,不愿交的,来帮忙打扫雅间也行。另外,我想建个轮值名单,每五人一组,负责记录讲学内容,抄成讲义传给没来的同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