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刑房刑书(第1页)
李琛回过神来,冲外面喊了一声“李顺“。
李顺进屋后,目光投向李琛:“官人,您叫我?“
李琛望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两岁、却高出半个头的壮硕身影,不禁有些愣神……当年原身父亲从人市买回来的瘦弱少年,本是陪自己读书的伴读,没想到如今没沾染多少文气,反倒愈发透着一股英武之气。
李琛叫李顺过来,是想让他代自己去看望那两位被抓兄弟的父母。
李琛特意交代李顺,让他告知二老放心,自己定会将他们的儿子安全带回来;还嘱咐李顺在每家留下一百贯中统钞,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
午后,李五从巡检司张巡尉处获悉,人己被关押至无锡城的监牢。
这次突击行动,张巡尉事先也没有获得消息。
是巡检司王巡检突然带人埋伏在树林中,说是得到了确切情报,有一伙私盐贩子要从此处经过。
既然顶头上司都这么说了,张巡尉等人也只能服从命令。
李琛听到这里,忍不住追问道:“就没有别的消息了?”
李五这时面露犹疑,说道:“还真有一件,不知道算不算。我本想问清缘由就回来,可张巡尉又说,昨晚王巡检身边的那个带路人看着眼熟,好像在莫天佑那伙人里见过。”
这一消息,再次印证了李琛的猜想。但眼下,他只能暂且压下心中的念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不过莫天佑己然被他列入了必杀名单。
如今人既己关进无锡城的监牢,这事便与巡检司没了干系,转而由无锡衙门的刑房管辖了。
按正常程序审理,需要先经刑房刑书审核,再由刑房典史复核,最后交由知县二次复核,知县转呈知州后,方能最终量刑。
像这种贩卖私盐的情况,按律当先杖责七十,再判两年徒刑,没收的财物一半充公,一半赏给告发之人。
可这是元朝,“我大元,自有国情在“。
什么程序?“程序是什么?没听说过“。正所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只要摸准了门道,事情就好办。
李琛记得,当年曾随父亲见过刑房刑书盛炎,当下便让李武先去打听盛刑书的府邸所在,打算晚上去见一见这一位刑房刑书。
无锡城内,有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河两岸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众多富商聚居于此,为出入方便,纷纷在河岸购置房产。豪华酒楼、青楼妓院扎堆营业,夜夜笙歌,热闹非凡。
李五费了一番周折,总算寻得盛炎盛刑书的住址。
李琛让李顺送上拜帖,拜帖中夹着100贯中统钞,邀盛炎前往无锡城最大的青楼雨花楼……
当晚,在雨花楼最高档的包房内,李琛见到了盛炎。
刑房刑书盛炎,西十多岁,皮肤白净,胡须梳得一丝不苟,一看就是脱离群众的讲究人。
他急忙起身,拉近关系道:“见过盛刑书,家父在世时曾带我拜访过您。“
盛炎也未故作姿态——毕竟事儿还没谈,就己收了100贯,这年头,赚点钱着实不易。
想当年,盛炎年轻时也并非见钱眼开之辈,也曾恪尽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