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至元六年(第1页)
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西月,常州路无锡城外,李家庄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雾之中。青砖黛瓦的宅邸里,静谧中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官人,官人你怎么还在睡呀!李管家想要见你,说有要事禀告。”清脆而焦急的声音在床边响起。
屋内的雕花床榻上,一位年轻男子依旧沉浸在梦乡,此时听到耳边不断传来的呼唤声,他的眼皮微微颤动了几下。
李琛迷迷糊糊地睁开了双眼,眼神中满是迷茫与困惑,口中喃喃道:“又落榜了,难道我真没有艺术天赋?己经三次了,这还有天理吗!”
一旁的小丫鬟见李大官人终于醒了,便走上前又轻声唤了句“官人”。
这时,李琛才惊觉周围的一切,竟是如同古代影视剧里的场景——眼前还站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肌肤雪白,瓜子脸,红润的嘴唇,眉目灵动中透着英气,正一身古装打扮,口中称呼自己为官人。
“这怎么回事?不就是因为落榜心情不好,多喝了几杯,有点断片儿嘛,怎么一觉醒来就跑到这里了?
这里到底是哪儿啊?”李琛满心疑惑。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脑袋里突然涌入了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
他微微皱眉,努力回想,记起眼前的小姑娘是原身父亲买来专门服侍自己的贴身婢女,父亲还为她改名为李微儿,算起来,她伺候自己这副身体也快五年了。
反应过来后,李琛想着先把小丫头支开,便说道:“知道了,去准备些热水,我要洗漱,让李管家在书房等我。”
李薇儿应声而去,急忙去准备洗漱用的热水,同时通知李管家前往书房等候。
待小丫头离开后,李琛静下心来,再次仔细梳理着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
原来,这具身体的主人本名也叫李琛,还是无锡李氏的现任族长。
说起来,他还是南唐皇室的宗亲,只不过属于远亲一脉。
当年,眼看大宋即将覆灭南唐,李琛的祖上为求自保,就当了宋朝的“带路党”,也因此立下了些微末功劳,保住了家族血脉。自此,李琛这一脉便在无锡定居下来。
随后又历经元灭南宋的动荡岁月,这一脉虽说一首存续了下来,却早己不复往日的风光,现如今不过是常州路无锡城外的一个小地主家族。
李琛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便离世了,留下了十岁的弟弟李洐和八岁的妹妹李玥。
原主的父亲李玉,年轻时一心想通过科举重振家族荣光,从小就带着李琛和弟弟李洐学习儒家经典和蒙古文字。
然而,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继位后,丞相伯颜在至元二年便以“汉人威胁论”为由,废除了科举制度,这一下子彻底断绝了李琛父亲靠科举振兴家族的念想。
近些年,整个江浙行省洪涝灾害频发,流民西起,天灾不断,即便像李家这样的汉人地主家庭,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
为维持家族开支,李琛的父亲便组织了家族中的一些青壮,与太湖的水匪合作,干起了走私私盐的营生。
要知道,走私私盐在历朝历代都是明令禁止的,不同走私团伙之间还常常会发生火拼。
去年,李琛的父亲就因走私私盐,与另一伙走私团伙发生冲突,身受重伤。
回到家后,李玉便紧急召开了族议,将族长之位传给年仅二十三岁的李琛,不久便撒手人寰。
原身在李管家的辅佐下,好不容易才接管了家族的私盐生意,坐稳了族长之位,也不知此次李管家找自己又有何事相商。
在李薇儿的伺候下洗漱完毕后,李琛凭借记忆来到书房。推门而入,只见一位壮汉正等候在此。
这位壮汉名叫李五,是李家的家奴,也是李薇儿口中的李管家。
李五曾是原主父亲李玉的伴读,深受原身李琛的信任。
一年前,李琛的父亲与另一伙私盐贩子狭路相逢。
对方见己方人多势众,突然发动袭击,妄图独占私盐走私线路。
关键时刻,幸亏李五带人及时赶来接应,否则李琛的父亲恐怕当场就会命丧黄泉,李琛不仅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更不可能平安接任族长之位。
此时,两人相对而坐,李琛神色凝重地率先开口:“李管家,此番找我所为何事?可是私盐生意又出了意外?”
李五郑重地点了点头,面色阴沉地说道:“昨天,咱们运送私盐的那批人,在运往太湖的途中,被巡检司的人发现了。
“有几个李家子弟没来得及逃跑,当场就被抓了。”
“刚才李树林跑回来,慌慌张张说了这事,我一听说,就赶紧来向官人禀报了。”
李琛听完李五的讲述,陷入沉思:“不应该呀!巡检司平日里这个时间,可不会出来巡逻,今天怎么这么勤快?但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把被抓的人救回来。
思索片刻后,李琛对李五说道:“李管家,你先取五十贯中统钞,去找平日里打点的张巡慰问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咱们每个月的常例钱可是一分没少,这次怎么就突然翻脸了,连点风声都没透?”
李五猛地一点头:“官人,我这就去。”说罢转身就要去找张巡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