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出趟远门(第1页)
「沙尔庞捷的书架」二楼用来举办沙龙的大起居室里,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了进来,原本应该很安逸闲适。
然而,这个平日里充满烟草香气和咖啡醇香的温暖空间,此刻却被愁云惨雾所笼罩。
乔治?沙尔庞。。。
一月的寒流席卷巴黎,街头巷尾结起薄霜,塞纳河上飘着碎冰。我站在实验室窗前,看着蒙马特高地那几座“风之诗”在晨风中缓缓旋转,螺旋叶片切割空气的声音如同低语,仿佛大地正在呼吸。于莉枫推门进来时裹着厚呢大衣,发梢凝着霜花,手中抱着一叠新测数据。
“夜间负荷峰值突破纪录了。”她将文件放在我案头,“昨夜平均用电量比上月同期高出百分之三十七,主要集中在晚八点到十点之间??孩子们放学回家,工人下班归来,炉火亮灯,热汤上桌。”
我点头:“冬天总是这样。光不只是照明,还是温度,是陪伴。”
“问题在于储能。”她翻开图表,“陶瓷电池的充放效率仍不稳定,阴天连续超过三天,光伏涂层就几乎失效。我们试过把人力发电机接入社区电网,但单台输出太小,除非每户都配一台,否则杯水车薪。”
我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墙角那台老旧的脚踏发电机上??那位退休邮差亲手改装的第一台原型机,如今已被更高效的型号取代,但它依旧运转良好,像一位沉默的老兵。
“也许我们不该想着‘补足’缺口。”我说,“而该重新定义‘电网’本身。”
她抬眼:“什么意思?”
“我们一直试图让微电网去模仿主网的逻辑:稳定输出、集中调度、统一标准。可它本就不该是巨网的复制品。它是另一种生命形式??分散、自愈、依靠协作而非控制存活。就像蚁群,没有国王,却能搬运比自身重百倍的食物。”
于莉枫若有所思:“你是说……与其追求全天候供电,不如建立‘弹性使用’机制?”
“正是。”我起身走到黑板前,执笔画出一个环形结构,“我们可以推行‘能源共约’:居民自愿申报用电优先级,系统根据实时产能动态分配。比如今晚发电量只够支持七成需求,那么非紧急照明自动调暗,电暖器限时运行,但医院、产房、学校保障全供。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让渡使用权,也清楚何时能获得补偿。”
她眼睛渐亮:“就像潮汐涨落,有进有退……这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伦理契约。”
“没错。”我微笑,“真正的自治,不是无限索取,而是共同节制。”
三天后,我们在贝尔维尔社区中心召开第一次“能源议会”。二十多位居民代表围坐一圈,有面包师、接线工、小学教师、盲人按摩师,还有那位曾摔倒的小女孩克莱尔和她的母亲。我向他们解释“共约”理念,没人打断,只有纸笔沙沙作响。
讨论开始后,声音渐渐热烈起来。
“我家孩子晚上要写作业,能不能保证书桌灯不灭?”一位母亲问。
“当然。”于莉枫展示调度模型,“学习与医疗列为一级负荷,优先保障。”
“那我的缝纫机呢?”老裁缝举起手,“我靠这个养家,订单不能拖。”
我点头:“生产性用电属二级,系统会尽量满足。若产能紧张,您可选择提前充电储能,或参与‘错峰奖励计划’??白天多用一度电,晚上可兑换额外额度。”
一位年轻电工忽然开口:“如果我不愿遵守配额呢?强行用电会怎样?”
会议室安静下来。
我看向他:“不会断你电,也不会罚款。但我们会在公共面板显示每户实际用量与申报差异。阳光之下,羞耻是最温柔的惩罚。”
众人轻笑,气氛缓和。
最后,克莱尔的母亲站起来,声音不大却清晰:“去年这时候,我女儿摔破头那天,整条街都没光。现在你们来问我们要怎么分光……我觉得,已经很公平了。”
掌声响起。
当晚,第一份《社区能源公约》签署完毕,三百二十七位居民按下手印,贴在教堂公告栏上,标题写着:“我们共享的夜晚”。
实施首周,系统运行平稳。雪停了,风力回升,光伏板也在晴日积蓄了不少能量。更令人惊喜的是,人性并未辜负信任??数据显示,九成以上家庭主动削减非必要用电,甚至有人自发组织“烛光夜”,把省下的电力转让给孤寡老人。
然而,外部风暴正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