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此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齐鲁之学,自春秋以来根源深远。

河北、三秦之学后来居上。

主要的文化发源地都在中原黄河流域。

长江以南、河北以北,仍被视为蛮荒之所,虽有名士传播学问,相比於繁华的黄河两岸经典少之又少。

三国中期长江流域形成的荆州学派,基本都是从北方逃难的士人集团流落此地时聚集形成的。

蔡邕给刘备先是介绍了汉代的诸多显学和文化渊源。

这位老人博通古今,一身才学惊为天人,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知。

刘备不敢有丝毫分神,既讚嘆蔡邕博学,又感慨家族资源的重要性。

“六经传世並不是让人死读书傍个晋升之阶,而是教人经世治国之学。”

“从春秋以来,《诗经》为贵族子弟所必学的內容,它有关於天下道德风化,有关国家治乱兴衰,若无名师引路,解释经义,多半寻常人是读不懂的。”

刘备饶有兴趣:“愿闻其详。”

蔡邕坐於榻上,正色道。

“诗经第一篇为何?国风·周南·关雎也?”

“寻常人读之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必以为此文是情诗,实则不然。”

“所谓《关雎》,乃是后妃之德也,国风之始也,风行天下而正夫妇之礼。故此篇非用作男女私情,而用之於天下邦国焉。”

“《礼记·经解》篇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毛诗》之意,意在说教,国风·关雎,实乃显后妃之德也。君求淑女,国祚乃正。。。。。。”

听起来却是挺枯燥的。

汉代各家对经文的解释,实际上是包含统治阶级意识的。

各家通过经文说教的方式,对学生形成思维引导,將土人培养成大汉社会所需要的人。

汉代犯法后的“亲亲相隱”不为过,子为父隱,直在其中。

举主与幕僚终生绑定,幕僚不择手段为上司遮掩罪行。

幕僚犯错,上司必须包庇下属,等等社会原则,构建成了等级森严的大汉社会。

就连毛诗的关雎篇也得解释成,君主必须德行高尚做君子,后妃必须做温柔贤良淑女。

如是乎,整个社会疯狂的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为了体现自己的『君子德行”,土人们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抓住浊流把柄,越过汉法审判,动輒杀人全家灭人满族,是为君子!

守孝时间越长,越是孝子!

为主君替死,通过杀人越货,栽赃灭口,帮助上司躲避司法刑罚,是为忠臣!

穿著破烂衣服盖著带补丁被褥的女子被视为贞洁烈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