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账户追踪 资金流向明晰(第1页)
沈知微回到公寓时,天还没亮。她把包放在玄关的柜子上,手指在开关处停顿了一下,才按下灯。屋里很安静,只有冰箱运行的低鸣。她脱下外套挂在门后,径直走向书房。
程雪阳已经在了。他坐在电脑前,左手撑着下巴,屏幕上是昨晚他们锁定的那个账户信息界面。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
“你刚从周默那儿回来?”他问。
“嗯。”她走到桌边坐下,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我已经确认了,那个共享办公点不是终点,是中转站。他们用它来清洗舆论,也用来转移资金信号。”
程雪阳点头。“我这边也没闲着。从‘第一百二十六号信托基金’入手,顺着它的交易记录往回追,发现过去七十二小时里,有三笔大额资金流入,总额接近八亿。”
沈知微盯着屏幕。“来源呢?”
“第一笔来自一家注册在开曼的空壳公司,名义上是文化投资返利;第二笔走的是艺术品拍卖结算通道,付款方是瑞士一家私人画廊;第三笔最隐蔽——通过一个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从国内某公立医院的专项拨款账户转出,再经新加坡离岸户跳转进来。”
她说:“又是医疗线。”
“对。”程雪阳翻出一份文件,“这笔钱原本应该用于采购心脏监测设备,却被临时调整用途,理由是‘国际合作项目垫资’。审批人是李兆丰名下的代理财务总监。”
沈知微闭上眼。心跳开始加快。咚、咚、咚——记忆回响启动。
画面浮现:三年前的一场内部会议,灯光偏暗。任远舟站在投影幕布旁,手里拿着一支钢笔,正在纸上写什么。他说:“只要把资金拆成小批次,混进正常项目流,没人会查到底。”旁边有人问:“万一审计追查?”他笑了一下:“那就让审计的人闭嘴。”
三秒后,画面消失。
她睁开眼,声音很稳:“这不是临时起意。这套模式,他们用了至少三年。”
程雪阳看着她。“你能确定是他亲口说的?”
“能。”她调出一段录音文件,“而且我现在可以证明,这段话和昨天那段视频里的声纹特征完全一致。”
她将音频导入分析软件,程序自动比对波形。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匹配结果:相似度93。2%。
程雪阳敲了下键盘,把数据归档。“有了这个,我们就能反向追踪所有疑似被污染的资金路径。问题是——这些钱最终去了哪里?”
沈知微没说话,而是打开了另一个窗口。那是林婉提供的资金流转图。她用红圈标出第七层架构的核心节点,然后输入模拟算法。
系统开始运行。
几分钟后,一条完整的资金流向图生成出来。起点是国内多家企业与机构的专项资金账户,经过六层离岸公司嵌套,最终汇入塞浦路斯的“第一百二十六号信托基金”。而从那里,资金再次分流——一部分进入加密货币钱包,另一部分则转入名为“新辰能源”的海外控股公司。
“陈茂宇的新能源项目。”程雪阳低声说。
“表面是新能源,实际是洗钱池。”沈知微放大其中一笔交易记录,“看这里,同一时间,有两笔金额完全相同的资金进出,方向相反。这是典型的对敲操作,制造虚假交易量,掩盖真实流向。”
程雪阳快速记下编号。“我可以申请跨境协查,但需要初步证据链支撑。现在的问题是,银行不会轻易开放这类账户的详细流水,尤其是涉及多国司法管辖区的。”
沈知微点了点桌面。“那就换个方式。我们不直接查账户,而是查资金动向。”
“什么意思?”
“找支出项。”她说,“钱一旦流动,就会留下痕迹。比如采购合同、资产收购、人员薪资。只要找到一笔真实的对外支付,就能顺藤摸瓜。”
程雪阳思索片刻,忽然抬头:“等等,我记得上周有一条新闻——‘新辰能源’收购了一家德国光伏技术公司,成交价四点五亿欧元。当时说是拿到了中东资本注资。”
沈知微立刻反应过来:“如果那笔钱来自这个信托基金,就意味着整个收购案的资金源头可以追溯到国内专项资金。”
“而且。”程雪阳打开网页搜索相关新闻,“这家公司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它在交易完成后三天内,就向三家注册在迪拜的咨询公司支付了总计一亿两千五百万的服务费。”
“典型的空壳抽成。”沈知微说,“钱出去一圈,最后又回到他们手里。”
她重新调出资金模型,在终端输入新的追踪指令。系统开始抓取近七天内所有与这三家迪拜公司有关联的银行记录、发票凭证和税务申报文件。
进度条缓慢推进。
两人沉默地看着屏幕。
半小时后,第一条有效数据跳出——一张电子发票扫描件,服务内容为“战略咨询服务”,金额一千八百万,付款方是德国公司,收款方是其中一家迪拜空壳公司。发票右下角,盖着一个清晰的公章。
程雪阳放大印章图案。“这个公司法人代表的名字……林志远。”
沈知微皱眉。“这个名字不对。查一下背景。”
他快速检索工商数据库。结果显示,该法人十年前因经济犯罪被吊销执业资格,此后再无公开活动记录。
“假身份。”她说,“但他们敢用,说明背后有保护。”
程雪阳继续往下翻,又发现一笔异常转账:就在发票开具当天,同一收款账户向一个私人账户汇出五十万,备注为“项目分成”。
他复制账号编号,接入国际银行协查接口进行穿透式查询。系统提示需二级权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