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 新谣破局 源头追踪真相(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手机屏幕亮着,那条匿名短信还停留在界面上。

沈知微盯着它看了两秒,手指划过屏幕,将信息截图保存。她没有回复,也没有删除。房间里很安静,程雪阳刚才还在翻看数据,现在人已经离开,门轻轻合上,只剩她一个人坐在书桌前。

她把手机放下,打开另一台设备,输入一串指令。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个加密通讯窗口。她敲下几个字:“新谣言出现了。”

消息刚发出去不到一分钟,周默的头像就跳了起来。

“我已经看到了。”他回得很快,“十分钟前,财经论坛和三个自媒体账号同时发布‘沈知微涉嫌挪用慈善基金’的消息,附带所谓的内部邮件截图。传播速度异常快,背后有推手。”

沈知微看着对话框,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然后打字:“查源头。”

“已经在查了。”周默回复,“这类操作我见过不止一次。先用小号在冷门平台发帖,再由大V转发引爆话题,最后引导主流媒体跟进。关键是找到第一个发出原始内容的IP。”

她没再打字,而是拨通了语音通话。

电话接通很快。周默的声音带着轻微电流感,但清晰:“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次的手法和三年前那波抹黑你的舆论战很像,节奏、用词、甚至发布时间都对得上。”

“不是像。”沈知微说,“就是同一个人。”

她话音落下,心跳忽然加快。咚、咚、咚——那熟悉的节奏又来了。她闭上眼,任由记忆回响启动。

画面闪现:三年前冬天,会议室角落的投影仪蓝光闪烁。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上传文件,右下角时间显示下午四点十七分。有人低声说:“第一批帖子挂上去之后,等二十分钟再放料图。”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楚。

她睁开眼,呼吸平稳了些。

“周默,”她说,“他们习惯性地留出二十分钟间隔。第一次发布和第二次爆料之间,固定间隔二十分钟。这是他们的节奏惯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你记得这么清楚?”

“不是记得。”她说,“是刚刚看见了。”

周默没追问。他知道她有些事不会解释,但他信她。

“我顺着最新一条谣言的转发链往上追,发现最初发布的账号注册时间只有三天,绑定的是虚拟号码,登录IP经过三层跳转。”他说,“但有个破绽——这个账号第一次登录时,曾短暂连接过一个本地WiFi信号,信号名称叫‘星辰办公’。”

沈知微立刻反应过来:“陈茂宇公司名下的产业园,有一栋楼叫星辰大厦。”

“对。”周默说,“虽然现在那个WiFi已经被关闭,但我通过运营商日志反向追踪,锁定了当时接入设备的MAC地址。这台设备后来出现在城东一处共享办公空间,登记名字是假的,但人脸识别系统拍到了使用者的脸。”

他把照片传了过来。

是个年轻男人,戴口罩,帽子压得很低,但在进门刷脸时抬了下头。五官不算清晰,可眼神里的紧张藏不住。

“这个人我认识。”沈知微说,“去年我在一场行业闭门会上见过他。他是陈茂宇以前的技术助理,负责管理舆情监控系统。后来陈茂宇倒台,他消失了。”

“说明这条线没断。”周默声音沉了下来,“陈茂宇残余势力还在运作,而且他们和现在的造谣团队有关联。”

沈知微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按压太阳穴。她又闭上眼,试图再次触发记忆回响,想看看能不能捕捉到更多细节。但这一次什么都没出现。能力不是总能随叫随到,它只在情绪波动最剧烈的时候才会浮现。

她睁开眼,重新看向屏幕。

“继续深挖那个共享办公空间。”她说,“查有没有其他可疑人员进出,尤其是近期频繁出入的人。另外,调取周边商铺的监控,看有没有人定期去那里取设备或送资料。”

“已经在做了。”周默说,“但我怀疑这不是一个公开的工作室,而是一个隐蔽节点。真正的大脑不在那儿,只是一个出口。”

“那就找入口。”沈知微说,“他们需要服务器、网络通道、资金支持。这些都不会凭空存在。查最近三个月内,有没有新的空壳公司注册了IDC机房服务,或者租用了境外云服务器集群。”

周默应了一声,语气认真起来:“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可能要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水军团伙,而是一套完整的地下传播体系。”

“我知道。”她说,“所以我需要你确认一件事——这次的谣言内容,有没有提到我的母亲?”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

“还没有。”周默说,“目前只说我挪用资金,没有涉及家庭背景或过往经历。”

沈知微松了口气。只要还没碰那个底线,就还有时间。

三年前他们毁掉她的事业,是因为她挡了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