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破局(第1页)
大营村,快嘴家。
快嘴家的土坯房里,窗台上的几盆花早已谢了,只剩干枯的枝桠在风里晃。
快嘴媳妇抱着女婴坐在炕沿上,孩子裹在洗得发白的碎花小被里,小脑袋在她怀里蹭来蹭去。先前又黑又瘦的小脸蛋。。。
雪落在大棚的塑料薄膜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是大地在低语。达瓦扎西站在监测中心门口,望着那层薄雪缓缓覆盖田埂、沟渠与远处的山脊线。她没有动,任由寒气顺着裤脚爬上来。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自动推送的跨年数据汇总:全国107,843个村级节点全部在线,无一失联;“根系计划”首代传感器部署完成率98。6%;“童声数据库”累计收录音频日记32万余条,最长一段连续记录已达187天。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白雾在空中凝成短暂的形状,像一句未说出口的话。
王海生从后面走来,手里拎着两个保温饭盒。“吃点东西吧,饺子,韭菜鸡蛋馅的。”他把其中一个递给她,自己靠着墙蹲下,咬了一口,“央视直播回放我看了,挺好的。咱冯家屯这回可是全国出名了。”
“不是我们出名。”达瓦扎西低头看着饭盒里的饺子,“是土地终于被人听见了。”
王海生笑了笑,没接话。他知道她说的是真的。就在昨天,县环保局正式宣布关闭村东头那家偷偷排污十年的电镀作坊,负责人被刑拘。而带头举报的,正是小林和他班上的六个同学??他们用pH试纸测了三次排水口的水样,拍下视频上传到“生态真相图”小程序,还附上了父亲厂里夜班工人的证词录音。
“孩子们比大人都敢说实话。”王海生喃喃道。
达瓦扎西点头,忽然问:“阿杰今天怎么样?”
“好多了。”王海生语气轻松了些,“医生说毒素已经基本代谢出去,就是还得观察一阵子神经反应。不过这小子倔,今早还闹着要来大棚录数据。”
“他醒了还能记起那天的事吗?”她轻声问。
“记得。”王海生顿了顿,“他说那天放学路过村口花坛,看见有人往土里倒一种白色粉末,说是‘肥料’。他还闻到了一股怪味,像烧塑料又像药水。他本来想告诉老师,可那人给了他一块巧克力……他就忘了。”
达瓦扎西的手指微微收紧。巧克力?哪有农民给孩子巧克力?
她猛地抬头:“那个送巧克力的人长什么样?”
“阿杰说……戴帽子,穿黑夹克,说话带外地口音。”王海生皱眉,“怎么了?”
“这不是偶然中毒。”她的声音冷了下来,“他们是测试剂量,观察儿童神经系统对新型有机磷化合物的反应速度。TCEP只是掩护,真正的目标是下一代认知能力。”
王海生脸色变了:“你是说……他们在做生物实验?”
“不止。”达瓦扎西站起身,饭盒放在一边,“他们在建立‘毒性反应模型’。哪个年龄段最敏感,哪种暴露方式最隐蔽,甚至家长多久才会发现异常??这些都在他们的记录里。”她掏出手机拨通周博士电话,“立刻启动‘毒土计划’二级响应,把所有疑似神经毒性污染物列入紧急监测清单,特别是那些不在农检目录里的工业副产物。我要每个参与‘童声数据库’的家庭收到预警通知。”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你怀疑攻击者已经开始人体追踪?”
“我已经确认。”她说,“他们不怕我们揭发污染源,因为他们本就想让我们自己暴露弱点。现在每一条被举报的排污口、每一个被标注的风险点,都是他们在绘制‘社会脆弱性地图’。他们想知道:哪里监管松懈,哪里民风怯懦,哪里的孩子最容易被收买或恐吓。”
挂了电话,她转身走进监测中心。屋内暖气依旧不足,但她顾不上这些。电脑屏幕上正跳出一条新警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牧区节点突发信号紊乱,持续时间已超过十分钟。奇怪的是,当地并无极端天气,且设备自检正常。
她调出该节点的历史数据流,逐帧分析。突然,她在一段温湿度曲线中捕捉到一个微小的锯齿波??频率极低,周期精确,不像自然波动。
“这是编码。”她低声说。
她将波形导入解码程序,十分钟后,一行文字浮现:
**“种子会腐,根须易折。”**
不是语音注入,而是通过环境参数本身传递信息。攻击者已经掌握了“根系计划”的数据结构,能利用温度、湿度、土壤电导率等合法变量嵌入加密指令。这种手法叫“侧信道渗透”,曾用于军事卫星控制系统入侵。
她立刻联系李哲。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我在边境线上。”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刚截获一批跨境物流单据,里面有大量标为‘农业科研样品’的冷冻箱,目的地全是偏远村镇的小学和农业科技站。开箱抽检发现,里面装的根本不是种子,而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微生物菌群,部分携带耐药基因片段。”
“目的呢?”她问。
“破坏本土微生物生态平衡。”李哲说,“长期释放这类菌株,会导致土壤自我修复能力退化,农作物抗病性下降,最终迫使我们依赖特定公司的‘改良菌剂’??而专利全在境外。”
达瓦扎西闭上眼。这已不是简单的环境战,而是针对中国农业根基的慢性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