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朱元璋 小舅子取代咱了(第2页)
唯有闻心闭目良久,忽而睁眼:“要斩此根,非刀剑所能及。需一人携完整记忆之河逆行黄泉,直抵轮回尽头,唤醒所有被囚禁的灵魂,告诉他们:你们已被深深爱过,请放心离去。”
“谁能做到?”陆沉舟问。
“承忆者。”慧贞看向少女,“但代价是??你会彻底消失。你的名字、你的形体、你存在过的痕迹,都将被记忆之河收回。”
堂内死寂。
少女却笑了。她望向窗外绵延的雨幕,想起那个抱着妹妹哭喊的小女孩,想起老农讲述妻子腌笋的模样,想起少年怀中那块写着“平安”的布巾……
“如果我不在了,这首歌还会有人唱吗?”
“会。”念汐握紧她的手,“我会教给每一个孩子。”
“那就行了。”她站起身,走向祠堂深处的古井??那是通往记忆之河的唯一入口。
临行前,她取出贴身佩戴的玉佩,递给闻心:“若有一天,你觉得累了,就把这块玉放在琴弦上。我会听见。”
闻心哽咽难言,只重重点头。
当夜子时,少女纵身跃入井中。
刹那间,天地失声。
九洲之内,所有忆亭铜钟无风自动,齐鸣三响。正在熟睡的百姓纷纷惊醒,耳边回荡着熟悉的旋律,却比以往更加清澈、更加辽远,仿佛来自时间之初。
与此同时,北方荒原上,一名正在割腕献祭的母亲忽然停手。她怔怔望着掌心鲜血,脑海中浮现丈夫战死前的最后一句话:“照顾好孩子,替我看看春天。”
她扔掉匕首,抱头痛哭。
千里之外,一座封闭多年的地宫缓缓开启。数十具保存完好的尸体身上缠满符咒,皆是当年为求永生而自愿封存的皇族子弟。此刻,他们胸口同时裂开,飞出点点萤光,化作人形虚影,相视一笑,携手升空,消散于晨曦。
而在梦葬渊底,断裂的龙脉忽然震动,记忆之河倒流千丈。少女的身影逆流而上,每一步踏出,便有一段尘封的记忆复苏。她走过嘉兴河畔,看见阿宁坐在船头轻拨琵琶;她路过金陵街头,见马皇后牵着幼年太子缓步前行;她穿过战火纷飞的边关,目睹无数将士含笑倒下,口中仍哼着渔谣片段……
“我来了。”她轻声说,“该回家了。”
一道光桥横跨幽冥,千万亡魂列队而行,有的拄拐,有的怀抱婴孩,有的相互搀扶。他们脸上不再有痛苦,唯有释然。
“谢谢你记得我们。”
“谢谢你让我们走。”
“请你……替我们继续活着。”
最后一缕魂光升天之际,少女的身影渐渐透明。她的身体化作无数光点,融入记忆之河,成为其中最温柔的一段潮汐。
雨停了。
阳光穿透乌云,洒在守灯堂前。石阶上的柳絮随风起舞,一如初春时节。
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但从此以后,每当有人在忆亭敲钟诉忆,总会感觉到一阵微风拂面,像是有人轻轻回应:“我在听。”
数月后,共执之根尽数枯萎,邪教覆灭,民间哀仪渐归正道。朝廷正式颁诏,将每年清明定为“忆归节”,全国忆亭统一鸣钟三响,万人同唱渔谣,追思逝者,珍重生者。
陆沉舟带着第七营老兵巡行北疆,所到之处,百姓自发建亭立碑。他们在碑上刻下的不再是帝王功业,而是普通人的名字:李氏织女,卒于洪武十七年冬,善绣牡丹;王家小儿,年九岁,喜折纸船放溪中……
慧贞重返昆仑,将冰莲种子播撒天下。她说:“花开之处,即是心灵相通之地。”
念汐行走江湖,收徒授剑。他教的第一课不是杀人技,而是如何倾听风中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