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又快考试了(第1页)
“小叶你可以啊。”
“不声不响就做了一件大事,那个尚德集团居然改成了【光合魔法】,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孙副秘书长给叶开打过来电话,笑呵呵地和他聊天儿。
“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
“任总,您说得对,全固态电池目前确实在安全性上具备先天优势,但爆发力和成本仍是硬伤。”尚德坐在办公室的窗边,手里捏着一支笔,在纸上随意勾画着电池结构图,“不过……如果军方真有兴趣,我们可以先从一些低功率、高稳定性的设备入手,比如通信中继站、无人值守监测系统,甚至是高原哨所的应急电源模块。”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初升的太阳上,语气微微一沉:“高原上的战士们,一年到头最怕的不是风雪,而是断电。一旦发电机故障,取暖、通信、医疗设备全都会停摆。我们现在的薄膜太阳能+全固态储能方案,虽然不能驱动坦克,但维持一个小型哨所的基础运转,已经绰绰有余。”
电话那头的任总沉默了几秒,随后低声说道:“你这想法……我已经转给军科院那边了。他们反馈说,愿意派一个技术评估组来实地测试。地点初步定在昆仑山口的一个三级哨点,海拔4872米,全年平均气温零下15度,冬季最低能到零下40。你说的这套系统,能不能扛住?”
“能。”尚的两个字斩钉截铁。
“好。”任总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但我得提醒你,军方不讲情面,测试标准极其严苛。一旦失败,不仅项目叫停,还会影响你后续所有与官方的合作资格。”
“我明白。”尚德点头,“所以我打算亲自去一趟。”
“你说什么?”任总声音陡然拔高,“你疯了?你现在是什么身份?叶开集团实验室首席技术官,尚德新能源董事长,华威战略合作顾问!你跑去高原哨所蹲点?媒体要是知道了,还不炸锅?”
“正因为我是这个身份,才更该去。”尚德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行参数,“技术不是写在纸上的数字,是人在极端环境下活下来的依靠。我没当过兵,也没在零下四十度待过一天。但如果连我都怕冷怕苦,那做出来的电池,凭什么让战士们信任?”
任总久久未语,最终只说了一句:“……我让人安排直升机和后勤支援。但你要答应我,最多待七天,身体有任何不适立刻撤离。”
“成交。”
三天后,西藏?昆仑山口。
狂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山脊,天空灰蒙一片,远处的雪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辆军绿色运输车艰难地爬上最后一段坡道,车身被冻得发脆,轮胎上缠着防滑链,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尚德穿着厚重的防寒服,脸上结了一层薄霜,跟着两名军人走进哨所。屋内不大,七八个战士正围在一台老旧柴油发电机旁抢修线路,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方便面的味道。
“首长好!”一名年轻士兵看见他们进来,立刻立正敬礼。
尚德连忙摆手:“别别别,我不是首长,我是来干活的。”
带队军官姓李,三十出头,皮肤黝黑,眼神锐利:“尚博士,欢迎来到‘冰角’哨所。这里没有网络,没有常电,冬天连水都得靠化雪。你们带来的那套‘太阳能+电池’系统,真能顶事?”
“试试就知道了。”尚德打开随身携带的箱包,取出一块轻薄如纸的黑色面板??新一代柔性薄膜太阳能板。他又拿出一个银灰色金属盒,尺寸比普通充电宝略大,表面刻着“SD-FS01”字样,正是全固态储能模组原型机。
两名技术人员迅速展开作业,在屋顶架设太阳能阵列,在室内安装能源管理系统。整个过程耗时四个小时,期间不断遭遇强风掀翻支架、接线口结冰等问题,但最终系统成功启动。
当晚八点,柴油发电机按计划关闭。
灯光没灭。
电视还在播新闻联播。
电暖器嗡嗡作响,室内温度缓缓回升至12度。
战士们围在墙角的温控屏前,看着实时数据显示:当前负载功率860瓦,储能剩余电量93%,预计可持续供电72小时以上。
“这……这玩意儿真的行?”一名老兵喃喃道,“以前这种天气,发电机撑不过半夜就得重启,现在居然还能往外供电?”
尚德站在门口,看着屋里亮堂堂的灯光,忽然觉得鼻子一酸。
他知道,这不是什么高科技发布会的掌声雷动,也不是资本市场的股价飙升,而是一种更为原始、更为沉重的认可??你的技术,让人活了下来。
第二天清晨,暴风雪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