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0章 镇压万剑阁阴阳宗柳紫嫣羡慕了(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阿芜凝视他良久,终于点头:“那就从‘无名堂’的孩子们开始吧。但记住,实验的对象不是他们,是我们成年人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接纳不一样的心。”

研究持续八年。

期间,二十四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孤儿参与项目。他们有的曾遭虐待,有的天生情感迟钝,有的甚至被诊断为“无共情障碍”。研究人员不施加任何药物或咒术,仅通过长期陪伴、共同生活、情绪共享练习等方式引导。

结果令人震惊:其中十七人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共振能力,虽不及闻那般可读取记忆,却能在他人悲伤时自然落泪,在愤怒时感知到对方内心的恐惧。

最惊人的是,这种能力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网络效应??一人平静,众人安宁;一人崩溃,群体自发围护。

学界哗然。有人称其为“人工心母现象”,有人斥之为“危险的社会实验”。朝廷一度派人调查,怀疑暗中使用禁忌秘法。

调查官亲自潜入观察三个月,归来后递交报告仅一句话:“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你的感受,很重要。”

项目正式命名为“心种计划”,在全国推广。教材首页写着闻亲笔题词:

**“共感非神赐,乃人间常情。

只要你曾被温柔对待,

你就拥有了温暖他人的资格。”**

阿芜九十岁那年冬天,病卧不起。

闻日夜守候,却发现她神情安详,甚至带着笑意。

“怕吗?”他握着她的手问。

阿芜摇头:“我这一生,走过最黑的巷,听过最痛的告白,也背负过太多期待。可我一直记得老陈说过的话:‘杂役最大的好处,就是没人指望你拯救世界。’所以我才能安心做个普通人,只做一件事??听。”

她喘了口气,继续道:“现在轮到你们了。我不担心闻,也不担心‘心种计划’。我唯一牵挂的,是将来会不会有人把‘倾听’变成新的规矩?强迫别人说,或者用共感窥探隐私?”

闻郑重承诺:“我会立下铁律:共感者不得未经许可读取他人内心。违者,自行切断共鸣经脉。”

阿芜笑了:“好。不过更重要的,是保持‘不知道’的权利。有些人不说,不是因为不能,而是不想。那份尊重,比听见更重要。”

腊月初八清晨,雪落无声。

阿芜最后一次睁开眼,望向窗外那片野葵田。虽然已是寒冬,但闻命人在温室培育了一批早苗,金黄花朵破雪而出,宛如大地复苏的宣言。

她伸出手,似想触摸阳光下的花瓣。

闻俯身贴近,听见她最后的话语:

“告诉孩子们……妈妈不是英雄。妈妈只是……

不敢忘记自己也曾是个,

需要人听的小女孩。”

气息渐止。

桃木杖顶端,所有名字逐一亮起,继而化作点点流光,升入苍穹。其中一点格外明亮,飞向东岭最高处的断崖??正是当年她独自坐了一夜的地方。

据说那一夜,九州各地同时出现异象:盲人梦见色彩,聋者听见心跳,囚徒在狱中写下平生第一封家书。

史载:“静默日”当晚,全国自杀率降至千年最低,医院心理科首次全员下班。

三年后,“听你说”小屋原址改建为纪念馆,不陈列遗物,不设雕像,唯有四面巨墙,镌刻历代来访者留下的句子。中央庭院植满野葵,每年春分,种子随风飘散,落入千家万户窗台。

闻年迈时,常携孙辈游走民间。他不再被称为“院长”,人们唤他“闻爷爷”。他最爱做的事,是蹲在巷口听小孩讲学校趣事,或陪老人晒太阳聊往事。

一日,有个调皮孩子问他:“闻爷爷,你说奶奶要是活到现在,会喜欢手机吗?”

闻想了想,笑道:“她大概会觉得,这东西吵死了。但她一定会很高兴??至少现在,每个人都有了随时打给妈妈的机会。”

孩子眨眨眼:“那她会不会生气?这么多人说着说着,反而越说越不懂对方了?”

闻沉默许久,望向远方炊烟。

“也许吧。”他说,“可只要还有人愿意拨通电话,哪怕只是说一句‘今天下雨了’,那就是希望还在。”

风起时,野葵摇曳,花海翻涌如语。

仿佛整座山,仍在低低诉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