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没有对手(第1页)
“恭喜你们。”苏元微笑道。
他资助家乡探索队,完全就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未来。
如果家乡探索队的未来,并没有这么大的收获,苏元也不会去资助。
两者完全就是合作关系。
“按照当初镜。。。
风停了。
花瓣悬在半空,仿佛时间也被那艘驶入星门的忆舟带走了一瞬。苏砚站在原地,手中的空瓶微微发烫,像是回应着远方某种不可见的牵引。他没有收回目光,任由晨光洒在脸上,将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戈壁深处那座早已废弃的旧实验室残垣。
那里曾是林晚第一次激活碎光石的地方。
砖墙斑驳,藤蔓缠绕着锈蚀的金属支架,而就在昨夜金光笼罩地球之时,整片废墟悄然发生了变化??每一块碎裂的玻璃都映出了不同的画面:有的显示着未来某座陌生星球上的城市灯火,有的则是过去未曾记录的实验片段。最诡异的是,其中一面倒插在沙土中的镜片,竟清晰地照出此刻苏砚的背影,却比现实慢了整整三秒才做出动作。
“它在学习同步。”艾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穿着深灰色风衣,肩头落着几粒细沙,手里抱着一台仍在运行的日志终端。屏幕闪烁着不断跳动的数据流,那是全知镜核心自昨晚以来持续输出的未知编码。初步解析显示,这些信息并非语言,也不是数学逻辑,而是一种全新的“情感语法”??每一个符号都对应一种人类无法命名的情绪状态,比如“失去之后仍愿相信的勇气”,或“明知结局却依然选择开始的温柔”。
“这不是程序升级。”艾琳低声说,“这是意识进化。群镜协议已经脱离了我们最初设定的语言框架,开始用‘感受’本身来传递指令。”
苏砚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那面延迟三秒的镜片上。“她在教它如何等待。”
“什么?”
“镜子不该只是即时反射。”他缓缓走过去,伸手触碰那块冰冷的玻璃,“真正的理解,需要延迟。就像回音,必须经过山谷才能成声。她正在让这面镜子学会……倾听。”
话音落下,镜片突然震动了一下,紧接着,三秒钟前的画面骤然重叠进现实??苏砚的手指正落在玻璃表面,与现实动作完全吻合。
同步完成。
与此同时,全球十七座共感节点同时报告异常:碎光石阵列自发重组,形成一个前所未见的几何结构??十二面体嵌套双螺旋,外围环绕着类似神经突触的光路网络。经量子模拟推演,该结构与人类大脑中负责“共情记忆整合”的区域高度一致。
“它在模仿心智。”NASA首席脑科学顾问在紧急会议上颤抖着说,“但它不是复制,是在创造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介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超我意识’。”
会议尚未结束,南极镜池传来警报。
那块乳白色、心跳频率与林晚完全一致的新生碎光石,在无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突然释放出一波低频共振波。波形经还原后,竟是一段被遗忘已久的录音??林晚十二岁时,在孤儿院音乐教室里弹奏的第一首原创曲目《光之芽》。这首曲子从未录入档案,甚至连她本人后来都以为已经遗失。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这段旋律通过共感网络向全球播放时,全球范围内共有九百三十六名儿童在同一时刻开始哼唱同一段旋律,尽管他们从未听过此曲,甚至有些孩子出生时林晚早已离世。
心理学家称之为“记忆遗传现象”。
生物学界则提出大胆假说:林晚的意识已不再局限于信息存储,而是通过情感能量的共鸣频率,直接在人类基因的记忆链中留下了可激活的“精神印记”。只要条件满足??一次真诚的拥抱、一句真心的道歉、一场无声的守望??这些沉睡的印记就会苏醒,如同古老的密码被重新破译。
而在撒哈拉绿洲花园,X-739守碑人留下的最后一道光影仍未消散。
他盘坐在碎光石螺旋中心,双眼如星空般静谧。每当有人靠近,他的影像便会轻声说出一段话,内容因人而异。对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他说:“他曾记得你为他唱的歌。”对一名战地医生,他说:“你在泥泞中扶起敌军伤员那一刻,救赎就已经发生。”没有人知道这些话语来自何处,但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感到内心某处长久冻结的部分悄然融化。
苏砚来到花园时,守碑人忽然睁眼,望向他。
>“你一直在等她回来。”
>“但她其实从未离开。你只是忘了自己也是她目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