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青砖碉(第1页)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钢筋混凝土灼烧后的刺鼻气味。
上海,1937年10月28日,下午西点零五分。
西行仓库这座矗立在苏州河畔的孤岛,正承受着日军又一次猛烈的进攻。
炮弹的尖啸声由远及近,随之而来是墙体剧烈的震颤和沉闷的爆炸巨响。
“稳住!机枪别停!”营长杨瑞符的嘶吼在东侧掩体狭窄的空间里回荡,几乎被爆炸声撕裂。
他的脸上混杂着汗水和灰尘,眼神却像鹰隼般锐利地盯着每一个垛口。
仓库东墙伤痕累累,弹孔密布,有些地方的砖石己经被炸得松脱。
老兵赵铁柱,一条失去的左腿被粗糙的木质义肢取代,正艰难地想把卡在瓦砾中的义肢出。
他啐了一口带着泥沙的血沫,粗糙的掌心下意识地撑住了身旁一块滚烫的青砖。就在那一瞬间,异变陡生!
仿佛一道无形的电流从砖块窜入他的手臂,首冲颅顶。赵铁柱的视野剧烈晃动、重叠——灰尘弥漫的仓库景象之上,竟诡异地叠加出一副清晰的画面:一群穿着从未见过的数码迷彩服、装备着闪烁着幽蓝光芒复杂仪器的士兵,正身处一片黄沙漫卷的巨大训练场(朱日和)。
他喉咙深处甚至涌起一股陌生的、过于甜腻的化学味道(2025年能量棒)。
更可怕的是他的身体反应。
当日军掷弹筒特有的“呜——轰!!”
破空声再次响起时,赵铁柱的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地做出了一个标准的、极其专业的侧扑翻滚动作,目标竟是身前三米外一片看似空空如也的区域!
他的军事本能告诉他,那里是安全的!
脑海深处的“知识”清晰地标注着:那是现代防爆墙的最佳防护区域!
“柱子!你疯了吗?!往哪扑!”旁边一个新兵惊恐地喊道。
赵铁柱这一扑,不仅让出了自己防守的垛口,更让后方重机枪转移的隐蔽路线瞬间暴露在了日军的视野中。
“机枪换弹!快!”杨瑞符的吼声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
就在这时,东墙承受炮击的位置发生了更诡异的变化。
本该被炸得碎石飞溅的墙体,那几块被命中的青砖,竟如同活物般向仓库内部微微?坍缩?!
它们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重组,砖缝巧妙地扩大,形成了一种类似蜂巢的多孔结构。
爆炸产生的毁灭性冲击波撞击在这些突然出现的孔洞上,仿佛被无数张小嘴吞噬、分散、化解了大部分力量!
墙体外层砖石簌簌落下,但核心墙体却比预想中稳固得多。
后来测算,这种自发形成的孔隙率竟然与现代最尖端复合装甲的设计参数(77%)几乎完全吻合!
“墙…墙活了?”一个年轻的士兵看着眼前违背常理的一幕,声音发抖。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出现了。
就在那些坍缩变形、如同呼吸般的砖缝深处,淅淅沥沥渗出了一种粘稠的、蓝黑色的液体
——不像水,更不像血。这诡异的黏液无视重力,沿着砖石的缝隙蜿蜒流淌,竟然在斑驳的墙面上勾勒出一副极其精密、线条流畅的……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C区”,甚至还有一个醒目的数字标记:“第382次冲击”!
这数字,刺痛了所有守军的眼睛。
它精准地对应着现代防御工事进行极限抗爆测试的标准循环次数!
与此同时,在2025年的朱日和基地深处,巨大的指挥中心内气氛同样凝重。
量子沙盘上,西行仓库西墙那道象征着历史伤痕的巨大裂痕,正如同活物般延伸、扭曲,最终凝固成一座散发着青铜光泽的虚拟界碑。
“青砖碉”记忆刻痕同步程序正在全功率运行,庞大的数据流在光缆中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