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记住是食客(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被点名的张锦还没来得及回应。

廖繁春已经两步并作一步凑到了她跟前,带着一身风尘仆仆的热气,和她身上淡淡的、与这南方香水味截然不同的、像是阳光晒过被子般干净利落的气息。

她凑得极近,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眼神亮得惊人:“久仰大名,早就听说咱‘张老师’知识储备堪比移动图书馆?那可太好了!以后破案,我负责开路,您侦查,咱俩成搭档,那绝对是“珠联璧合”,‘毒瘤’统统清零,一个不留!”

说着,她还搞怪地伸出食指,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动作带着点孩子气的调皮。

那股混合着汗水与阳光的热烈气息,猝不及防地拂过张锦的耳畔。

张锦只觉得耳尖像是被细小的电流窜过,微微一麻,不受控制地漫上一抹薄红。

但她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扶了扶眼镜,清冽的嗓音稳得像山涧溪流,四两拨千斤:“廖警官的功夫,刚才听李局说了,确实比我们这儿的卷宗还利落。”

“哎哟,张老师您可别客气,”廖繁春浑不在意地摆摆手,笑容更加灿烂,“叫我小廖就行!咱俩谁跟谁啊!”

张锦抬眼,平静地纠正,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却带着一种天然的清冷距离感:“我比你小三岁,廖警官。”

“噗——”旁边有人没忍住低笑出声。

廖繁春也不尴尬,挠着头“嘿嘿”傻乐,那股子东北人天生的乐观和自来熟,瞬间冲淡了会议室里原本略显严肃的气氛。

张锦垂下眼睫,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

看似专注,心底却已悄然记下一笔:这个从东北来的‘萝卜青’(在张锦的认知里,东北产优质萝卜,青翠爽脆,此称呼再合适不过了)心思透亮得像块玻璃,有八卦还是心事,往后估计也藏不住!

窗外,一条红底白字的禁毒宣传横幅,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有些褪色的光泽。

会议室里,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两道身影交错而立,光影在她们之间投下奇妙的界限。

廖繁春后来无数次辗转难眠忆起这段往事的开端,指尖总无意识地在身下略显硬实的床单上摩挲。

两年时光如同最粗糙的砂纸,将她初来时的些许毛躁和懵懂,打磨出了更为分明、也更为坚韧的棱角。

然而,心底那份对“张老师”,以及对禁毒这份事业最初、最纯粹的敬佩与热忱,却如同磐石,任凭浪潮冲刷,未曾有半分转移。

此刻,她躺在单位分配的单身宿舍床上,身下的床板有些硬,远不如东北老家的火炕睡得熨帖。

空气里弥漫着南方特有的、驱不散的潮湿气,混杂着公用洗衣粉那股廉价的柠檬香。

这环境,与记忆里那个初次交锋的午后,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那个午后。

阳光斜斜地切过分析室的玻璃窗,在堆满卷宗的地板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几何光斑。

支队的众人,正为那起初露苗头的跨省毒品案忙到焦头烂额。

张锦独自坐在分析室最里端,身体微微前倾,鼻梁上的眼镜因为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滑至鼻尖,却浑然不觉。

廖繁春翻了个身,床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她想起后来,队里后勤的杨叔私下唠叨,说张老师申请领用的办公用品总是最省的,键盘用到字母模糊也不肯换,倒是对分析设备升级的报告打得一次比一次勤勉。

还有那次追捕行动前,她默不作声地把领到的新款防弹背心塞给自己,理由是“你冲前面,你更需要”,自己则用了之前那件有些磨损的旧款。

这“珠联璧合”的开场,如今想来,竟像一句谶语。

广城,是被各种细微声响唤醒的。

廖繁春起个大早,生物钟还顽固地停留在东北时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