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5章 汉王仁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做为君王也好,地方百姓也好,谁希望战争无休止的打下去?”

不料赵祺却道:“不打不是更好?”

贾似道一愣,片刻后沉声道:“你不打别人,不代表别人不会打你。”

“我朝盛荣,谁敢打我们?”赵祺道:“没有战争不是更好?”

贾似道摇头:“我朝养兵一百多万,如果长期不打仗,士兵们会来越越弱。”

“等过几年几十年,就是别人来打我们。”

“而且不打仗养这么多年,徒耗银粮,打仗却能赚钱粮。”

赵祺冷笑,你们那不是赚,是抢。

宋军所到之处,抢钱抢粮抢田地,当然有的赚。

贾似道这时也沉默了。

他现在明白为啥赵绎和这个哥哥没什么话说,话不投机啊。

“赵祺”他脸色严肃起来,一本正经的教训起外甥。

“你如果出身普通百姓家,你这种品德和想法,舅舅觉得非常好,有圣人之资。”

“但你是出身帝王之家,这不是帝王之道,你老是站在他国的立场,有没有想过本朝的官员,百姓和军队,商人?”

“朝廷打不仗,武官们怎么晋升?”

“朝廷不打仗,商人们怎么赚钱?”

“朝廷不打仗,百姓们怎么会有好日子?”

赵祺瞪起眼睛:“朝廷打仗,百姓还有好日子?”

“现在打到我朝国内了吗?百姓们税加重了吗?”

“因为对外的掠夺,朝廷财政收入年年增长,百姓的税赋也越来越轻,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一旦没有掠夺,大宋的财政状况,必然急剧而下。”

舅甥俩一路走一路聊,贾似道并没有说服赵祺,但还是起了点作用,赵祺得明白,他是帝皇血脉,不能和站在百姓的视角。

要有大局观,要看到整個大宋各个阶层。

仁义和道德,有时候并不一定能治理好国家,至少无法治理现在的大宋。

三月初,赵祺回到婆罗港,他的船靠岸时,港边已经是铺天盖地,全是大宋的船只。

可以说这十五年是大宋船只业最发达的十五年,朝廷扩广海贸和殖民,每年宣传金洲和宝洲的富有,外面到处都是黄金,不但官方了,民间船只也是四海穿梭。

元贞十三年,福建已经有商人到了奥大利亚。

十五年,有宋人已经自己移民到南宝洲(南美洲)。

蒲寿庚在南宝洲呆了好多年,宋军第二批轮换的军队也去了南宝洲,可以说宋人的船只,现在几乎走遍全世界,无论是北美,非洲都有宋人足迹。

因为航海的发展,宋军造船业也蒸蒸日上,目前大宋官办的大型船厂已经有二十五个,还不够用。

民间各种大小船厂已经有三百多。

整个大宋一年造船量在一万艘左右(三百料以上中大型船只),远超巅峰南北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