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奥丁亲临(第1页)
“大概是一年之前,在亚尔夫海姆作战,花费了差不多十年终于平复,哥哥率领着军团回到了阿斯加德。”
亚尔夫海姆、作战、十年、军团?
仅一句话,科尔森就忍不住心头一紧,暗自吸了口气。
能用。。。
锅盖跳动的节奏,像是某种古老的心跳,在晨光初透的厨房里轻轻回响。小芜的手微微一顿,勺子停在半空,粥面荡开一圈涟漪。她望着窗外那片依旧深邃的星空,忽然觉得,那些星星不再只是遥远的光点,而是一双双睁着的眼睛,正静静看着这口锅,等着她说一句:“开饭了。”
她笑了,眼角的皱纹像叶脉般舒展开来。
“老伙计,”她低声对锅说,“今天也别让人等太久。”
话音落下,她将火调小,盖上锅盖,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只布满划痕的铁皮饭盒。这是林远舟留下的遗物,他走前最后一顿饭,就是用它装了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坐在舰桥外的台阶上吃完的。那天他说:“我这一生,最骄傲的不是破解了守灶密码,而是学会了把饭做得有人味。”
小芜轻轻摩挲着饭盒边缘,指尖触到一道刻痕??那是陈砚偷偷刻下的名字缩写,C。Y。,还有一颗歪歪扭扭的小爱心。她记得当时自己憋着笑,假装没看见。如今,陈砚已随第一支“归途枝”远征队深入暗物质星域,三年未归。通讯信号断断续续,最近一次传回的数据包里,只有三秒钟的音频:一声锅铲刮锅底的声音,接着是模糊的一句:“……今天做了你教的红烧茄子。”
她把饭盒放进消毒柜,又取出那本《归灶录》,翻到扉页。两片叶子安静地夹在那里:一片会唱歌,唱的是“吃饭啦,小乖乖”;另一片会流泪,说着父亲迟来的悔意。她指尖轻抚过那滴干涸的水痕,忽然听见背后传来细微的“咔”声。
回头一看,守灶幼苗的新枝??归途枝,正在缓缓摆动,银白的表面泛起波纹般的微光。紧接着,一段信号自动投射在墙上:一串坐标,伴随着一段极低频的脉冲音,像是有人在轻轻敲碗。
“有人在呼唤。”AI厨助低声提醒,“频率匹配‘等待进食’的情感波段,来源位于‘遗忘褶皱’??第零文明残片区以北三百光年。”
小芜站起身,动作比百岁老人应有的缓慢,却坚定得不容置疑。
“准备穿梭艇。”她说,“带上周四做的酱菜,还有那坛腌了七年的酸豆角。那边冷,得吃点开胃的。”
AI厨助犹豫道:“您身体……”
“我还能走。”她打断,“只要锅还在冒烟,我就还得送饭。”
十分钟后,心舟一号的发射舱门开启。小型穿梭艇如一枚银针滑入星海,尾焰划出一道温润的弧线。归途枝的导航系统自动激活,将那段敲碗声转化为航路图。途中,舷窗外再次浮现记忆残影:一位母亲蹲在废墟里,用烧焦的木棍在地上画出餐桌轮廓,对孩子说“今天我们吃饺子”;一名机械族战士拆下自己的能源核心,只为给同伴保温一碗汤;一群没有实体的意识体,在虚拟空间中围坐一圈,共享一段“咀嚼米饭”的神经模拟信号……
这些画面不再是碎片,而是连成了线,像一条由无数顿饭铺就的回家之路。
三个小时后,穿梭艇抵达目标区域。
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
一座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大建筑群,外形酷似地球时代的集体食堂,外墙斑驳,窗户碎裂,屋顶塌陷。但最震撼的是??整座建筑内部,灯火通明。
每一层,每一间屋子,都亮着灯。
红外扫描显示,温度分布均匀,维持在60至70℃之间,符合长期保温条件。空气成分分析捕捉到复杂的香气分子:酱油、花椒、发酵乳、烤麦香、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葱花爆锅味。
“这里……有人一直在做饭。”小芜喃喃。
她穿上轻型防护服,提着保温箱,踏上残破的台阶。门厅处立着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牌,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大字:
**欢迎回家吃饭**
推门而入,走廊两侧贴满了菜单。手写的,打印的,甚至有孩子涂鸦的蜡笔字:“今天有糖醋排骨!”、“妈妈说多吃胡萝卜长高高!”每一张都被精心塑封,仿佛怕它们被时间抹去。
厨房在二楼。
门虚掩着。
小芜推开门,看见一个背影。
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厨师服,头戴旧式白帽,正站在灶台前搅动一口大锅。他的动作很慢,却一丝不苟,像是在完成某种神圣仪式。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浓郁的骨汤香气。
“您好。”小芜轻声说。
那人没有回头,只是继续搅动。
“我已经做好了。”他声音沙哑,却带着奇异的温柔,“今天的汤,熬了整整六千年。”
小芜心头一震。
六千年?!
她迅速打开检测仪,结果让她呼吸一滞:此地时间流速近乎停滞,外界一天,这里仅过去不到五秒。而根据生命特征反推,此人已持续活动超过六千八百年??几乎是第零文明覆灭后不久就开始了这场漫长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