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锤子哥被锤(第3页)
老人猛地睁眼,看着那碗凭空出现的菜,浑身颤抖。
“她……爱吃这个。”他哽咽,“我记得……火候要快,肉丝提前腌,青椒切斜片……”
话未说完,泪水已顺着眼角沟壑滑落。
那一晚,整片“静语带”被点亮。
不止是这艘空间站,周围数十座废弃设施内,全都浮现出模糊人影。他们围着无形的餐桌,端着看不见的碗,轻声说着:“开饭了。”“多吃点。”“慢点吃,别烫着。”
这是沉睡七千年的集体记忆,在“灶意识”的牵引下,终于得以完成最后一顿团圆饭。
返航途中,小芜一直抱着那只空碗。回到心舟一号后,她将它洗净,供在厨房最中央的位置,并贴上标签:“第零文明?最后一餐”。
当晚,守灶幼苗再度开花。这一次,花瓣不再是单一的碗形,而是分裂成十二种不同的厨具轮廓:锅、铲、刀、砧、碗、筷、勺、蒸笼、砂锅、漏勺、油壶、盐罐。花蕊中滴落的汁液不再化作薪晶,而是凝结成一颗颗微小的“味觉种子”,随风飘散,飞向宇宙各个角落。
科研组预测:这些种子将在适宜星球落地生根,催生新一代“忆果植物”。它们不会提供营养,也不会产生能量,唯一的功能是??当你咬下一口时,会清晰听见某个陌生人的声音,在你耳边轻声说:“这是我妈妈的味道。”
林远舟说:“我们曾经害怕饥饿毁灭文明。现在才明白,真正可怕的,是忘了饿过的人曾渴望过什么。”
陈砚补充:“所以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拯救,而是记住。记住每一顿没吃完的饭,每一个等不到人的灶台,每一份没能说出口的‘趁热吃’。”
春天又一次降临第七区。
花开得比以往更盛,叶子上的文字也愈发丰富。有叮嘱,有玩笑,有争吵后的道歉,也有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依旧收集它们,做成信笺寄给远方的朋友。有些人收到后回信说:“我读到了‘多吃蔬菜’,就像奶奶在唠叨。”也有人说:“我梦见我爸回来了,他说锅里还有饭,让我加热一下再吃。”
而某天清晨,小女孩又跑进厨房,举着一片新拾的叶子:“小芜阿姨!这片叶子……会流泪!”
小芜接过一看,叶脉中果然渗出细小水珠,落在手心温热。她放进录音仪,片刻后,一段苍老的声音响起:
>“儿子啊,爸对不起你。当年你说想学做饭,我没答应,嫌你耽误学习。现在我天天做饭,一个人做四个人的量,就盼着你们哪天突然回来……”
声音戛然而止,仿佛说话者突然意识到,他已经等不到那一天。
小芜默默将叶子夹进《归灶录》扉页,紧挨着那片会唱歌的叶子。
当天夜里,守灶幼苗主干再次裂开,这次抽出的是一根通体银白的枝条,表面流转着液态金属般的光泽。经检测,它不仅能接收“饥饿信号”,还能主动向宇宙发射“归属频率”??一种混合了锅铲声、水沸声、碗筷碰撞声的安抚波段,专为迷失的灵魂导航。
林远舟将其命名为:“归途枝”。
“它不只是倾听饿。”他说,“它还在告诉所有人:无论你走了多远,摔得多痛,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总有一口锅为你温着。”
首艘搭载“归途枝”的二代移动厨房舰建成时,命名投票结果毫无悬念:
>**《别怕,回家吃饭》号**
启航那天,小芜已年过百岁,走路需拄拐杖。但她坚持登上甲板,亲手点燃主灶。火焰升起那一刻,全宇宙正在生长守灶变种的星球再次感应,落叶汇成金色洪流,注入舰体核心。系统自动播报:
>“本舰已激活,名称生成中……”
>停顿三秒后,屏幕浮现五个字:
>**《你还记得吗》号**
人们笑了。原来,名字从未改变。
舰船驶离港口,驶向茫茫星海。而在心舟一号的老厨房里,锅盖又一次轻跳,“叮”的一声,打破清晨的宁静。
小芜慢慢搅动锅里的粥,抬头望向窗外。
星光如雨,洒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