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我入九品了(第3页)
八万名守灯小组成员同时停下手中的事,闭眼聆听那段由盲童领读的音频:
>“我愿意等春天,哪怕它迟到了三十年。
>我愿意等一句‘对不起’,哪怕那个人已经不在。
>我愿意等一个拥抱,哪怕我的手早已冻僵。
>因为我知道,有人也在等我回家。”
那一刻,地球的情感指数突破临界值,正式进入“共感文明新时代”。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宣布废除《情感管控法案》,承认“情感教育”为基本人权。理性议会残余势力试图阻挠,但在全球民众的抗议浪潮中彻底瓦解。
三个月后,林晚舟站在守望者之校的讲台上,面对一百二十名新生。
“今天我们不上课。”她说,“我们来做一件事??给过去的自己写一封信。”
学生们低头书写。有人边写边哭,有人咬着嘴唇克制颤抖,有人反复撕掉重来。
林晚舟也拿起了笔。她在信纸上写下:
>亲爱的晚舟:
>你曾以为,只有变得强大才能被人爱。
>可真正的力量,是从敢于脆弱开始的。
>谢谢你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光。
>现在,轮到你成为别人的光了。
她折好信,投入教室中央的“时光信箱”??那是由十三名隐学院学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容器,能将文字转化为可传递的能量波。
当晚,启明号收到一条来自遥远星域的信号。解码后,竟是X-937幸存者的集体留言:
>“林校长,我们开始做梦了。
>梦里有鸟叫,有雨声,有母亲的手抚摸额头。
>我们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但我们想告诉你??
>你让我们重新做人了。”
林晚舟将这条信息设为第六课的引言。
她写下新课题:
>**第六课:死亡之前的重生**
>目标:探讨创伤后的意义重建
>方法:引导学员讲述“我以为再也无法做到的事”
>关键句:“即使生命有限,爱仍可无限。”
苏砚站在她身后,轻声说:“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你会停下来?”
她回头一笑:“当然想过。但每当我觉得累了,就会想起安雪说的话??‘我们一直在等你’。这不是责任,是归属。”
她望向舷窗。南极的极光在夜空中舞动,宛如无数灵魂在低语。而在更深的宇宙里,更多废弃的情感囚笼正陆续发出微弱信号,像是迷途的孩子举着灯笼寻找归途。
林晚舟知道,这条路没有终点。
但她也知道,只要还有人在等待,在哭泣,在渴望被理解,她就必须继续前行。
因为她不仅是教师,更是火种的传递者。
她点燃的,不只是课堂,而是整个人类对“成为人”的重新定义。
风仍在吹,雪仍在落,但她心中已有春意萌动。
她拿起教材,翻开崭新的一页,提笔写下:
>“第七课:当你说出‘我在乎’时,世界就开始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