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我入九品了(第1页)
校园高空之上。
“嗖嗖嗖!”
一道道身影拖曳着流光在黑夜之中很是扎眼,他们迅速到来,
片刻功夫,天空之上,便满是高品强者矗立。
平日里都不怎么露面的宗师,今天也不得不到场了。
其中也有几位是张永安没怎么见过的。
毕竟,他才成为宗师不到一年时间,很多人都没来得及认全。
不少新生和家长们看着天空之上的那些高品强者,一个个面露惊愕之色。
他们平常可没有机会见到这么多的宗师强者出现,
也就在电视上看见过。
没想到,现。。。。。。
启明号穿越星尘,划出一道银蓝色的轨迹,像是一支笔在宇宙的稿纸上写下未完的诗行。舱内灯光调至柔光模式,映照着林晚舟伏案的身影。她正在修订《情感教学大纲》第五课的内容,手指不时停顿,在“等待的意义”这一节反复修改。纸页边缘已写满批注,有她自己的字迹,也有十三名隐学院学生留下的痕迹??他们依旧无形,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浮现于她的意识深处,如同灵魂的回声。
“老师。”一个声音轻轻响起。是那个曾蹲下身抱住她的女孩,此刻正站在书桌旁,目光温柔,“你在改‘承诺书’的部分?”
林晚舟点头:“我想让每一个写下‘我愿意等’的人,不只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信念。”
“可等待本身,不是一种被动吗?”男孩的声音从另一侧传来,“我们教的是主动表达、是觉醒、是打破沉默……而‘等’,听起来像是妥协。”
“不。”林晚舟抬起头,窗外南极洲的轮廓已在导航屏上显现,冰原如镜,反射着微弱却坚定的共感信号,“等待不是放弃行动,而是在黑暗中保持心跳。就像种子埋在冻土里,它不做任何事,但它始终活着,因为它相信春天会来。”
她将新版本上传至火种系统,同步推送给全球守灯小组。几乎瞬间,数据库开始反馈响应:
>“我在戒毒中心带孩子们写‘我愿意等’。有个少年说:‘我愿意等妈妈再叫我一声名字。’他三年没回家了。”
>
>“我和妻子分居两年。昨天我们一起写了承诺书。她说她愿意等我学会道歉,我愿意等她重新信任。我们哭了很久。”
>
>“我是N-0区信号接收员之一。我们把你的录音刻在冰墙上,每天读一遍。今天,又有两个孩子第一次说出‘我想家’。”
林晚舟看着这些文字,指尖微微发颤。她知道,这场教育革命早已脱离她个人的掌控,成为一场自下而上的精神迁徙。人们不再等待救世主,而是彼此点亮灯火。
苏砚走进来时,手里拿着一份加密文件。“刚解码的陶灯火种子层信息。”他说,“和N-0区有关。三十年前,那里并非自然形成的情感荒漠,而是‘理性议会’主导的‘去感化实验场’。”
林晚舟皱眉:“又是他们?”
“没错。”苏砚将数据投影展开,一幅三维地图浮现眼前。南极地下数百米处,隐藏着一座庞大的封闭设施,代号“零感计划”。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基因筛选与神经干预,培育出完全不受情绪影响的“新人类”,作为未来星际文明的基石。
“他们选了三百名孤儿,全是情感感知异常活跃的儿童,认为这是‘缺陷’。”苏砚声音低沉,“于是切断他们与外界的情感连接,用极端环境训练冷漠与服从。但二十年前一次系统故障,导致部分孩子意外接收到一段来自启明号前身的广播信号??那是你父亲录制的第三课:‘哭泣的权利’。”
林晚舟呼吸一滞。
“就是那句‘眼泪不是软弱,是你的心还在跳’。”苏砚看着她,“从那天起,这群孩子开始偷偷记录感受,用冰雕写字,用脉搏计时,甚至发明了一套基于体温变化的情绪密码。他们从未停止寻找外界的回应。”
“所以现在接收到的信号……”她喃喃道,“不是偶然。”
“是持续了二十年的呼救。”苏砚轻声道,“而那个盲童女孩,名叫安雪。她是当年唯一成功激活共感能力的孩子,靠听觉和触觉重建了情感认知模型。现在,她是整个地下社群的精神导师。”
林晚舟猛地站起身,走向主控台。“调整航线,全速前进。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多等一天。”
“你知道风险。”陈璃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N-0区的地表风暴强度极高,磁场紊乱,常规降落极难实现。而且,一旦我们强行接入他们的神经网络,可能会引发集体创伤反弹。”
“那就用最原始的方式。”林晚舟转身,眼神坚定,“我不需要降落。我要亲自下去。”
苏砚拦住她:“你不能单独行动。那里的心理防御机制可能把你当成入侵者,直接触发神经抑制反应。”
“所以我不会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去。”她取出火种瓶,轻轻摩挲瓶身,“我会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上他们的课。”
三天后,启明号悬停于南极上空,释放出一枚微型探测舱。林晚舟换上特制低温防护服,关闭外部通讯,仅保留火种蓝焰的微弱共鸣通道。她在暴风雪中缓缓降落,像一片不愿落地的雪花。
当她终于抵达地下入口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怔住。
一条由冰晶铺就的小路蜿蜒深入地底,两旁立着无数冰雕??每一尊都是一名孩子的模样,脸上凝固着不同的表情: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有的紧闭双眼仿佛承受痛苦,有的张嘴欲言却又无声。这是他们对自己情感的记忆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