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之家(第1页)
堂屋里,关于慕容衿雪进城读书的讨论还在继续,大人们的语气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规划和期许。然而,在这片热闹的声浪边缘,慕容墨染却像一株安静的小草,悄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听着伯父伯母和青瓷姐姐热烈地讨论着学校、住宿,听着他们为衿雪姐姐规划着城里的生活,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不由自主地、怯生生地,再次飘向了坐在一旁的文时默。
想到过完年,时默哥哥就要和青瓷姐姐回城里去了,想到这几天短暂却如同蜜糖般的相处——时默哥哥宽厚的手掌、温和的笑容、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吹灭生日蜡烛时被烛光映亮的脸庞……这一切都即将成为回忆。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她小小的心腔里翻涌、交织。
那是对能跟在时默哥哥身边的衿雪姐姐隐秘的羡慕,是对眼前这温暖时光即将逝去的巨大失落,更是对自己未来将再度陷入漫长等待的恐慌和茫然。她紧紧抿着嘴唇,小手无意识地攥住了自己的衣角,仿佛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
就在这时,文时默无意间的一个侧眸,目光恰好落在了她的身上。
他看到了。
看到了那双望向自己的大眼睛里,盛满了与这满屋喜庆氛围格格不入的、几乎要溢出来的水光;看到了那里面藏着的、如同被遗弃的小兽般的无助与渴望;看到了那份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沉而复杂的眷恋。
文时默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随即泛起一阵细密而清晰的酸软。
他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
这个傻丫头,是在害怕分离。
他想起她不顾一切飞奔向自己的样子,想起她拿出全部“积蓄”想要安慰自己的笨拙,想起她只有在靠近自己时才会露出的、全然放松的甜甜笑容。
一个念头,如同破土而出的春芽,在他心中变得清晰而坚定。
他打断了正在兴头上的讨论,目光温和却郑重地看向慕容父亲和母亲,声音平稳地开口,仿佛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决定:
“爸,妈。既然衿雪要去城里读书,我的想法是……让墨染也跟着一起去吧。”
他顿了顿,迎上慕容墨染瞬间抬起的、写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惊喜的小脸,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两个孩子在一起,也能互相有个照应。城里的教育条件,终归是要好一些的。把墨染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实在放心不下。”
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驱散了慕容墨染眼中所有的阴霾和水汽。她呆呆地望着文时默,仿佛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他温和而坚定的嗓音,在她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的、幸福的巨浪。
文时默的提议话音刚落,慕容青瓷的脑筋就飞快地转动起来。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单纯的姐妹情深,而是她自己与文时默之间那刚刚修复却依旧脆弱的关系。她敏锐地察觉到,天真烂漫、又深得文时默怜爱的慕容墨染,或许能成为他们夫妻之间绝佳的“润滑剂”。有墨染在,家里的气氛会轻松很多,即便自己偶尔再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看着墨染的面子上,文时默的脾气大概也不会轻易发作。
更何况,经过上次那场惊天动地的风波,她潜意识里已经将墨染视作了一个能在关键时刻“灭火”的福星。有这个妹妹在身边,仿佛就多了一重保障。
这些念头在她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她立刻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亲昵地揽住还有些发懵的慕容墨染的肩膀,语气热烈地附和道:
“对对对!时默说得对!可不能亏待了咱们家墨染。衿雪和墨染一起去城里,姐妹俩正好作伴,我们照顾起来也方便。爸,妈,你们就放心吧!”
她这番表态,显得既大方又体贴,完全是一副贤惠长姐的模样。
而在堂屋的另一角,正盯着电视机里吵闹动画片的慕容烬歌,听到两个姐姐都要被带去城里的消息,脸上非但没有丝毫失落,反而控制不住地扬起一抹得意又狡黠的笑容。
他那简单的脑子里迅速盘算着,总是对他指手画脚、爱向父母告状的慕容衿雪要走了,那个会分走父母关注和零食的慕容墨染也要走了。
哈哈哈哈,从今以后,家里就只剩下他一个孩子!父母的宠爱、好吃的、好玩的,统统都是他一个人的了!
他几乎要笑出声来,觉得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他完全沉浸在自己即将成为“山大王”的喜悦里,丝毫看不到这背后可能意味着的长远分离与亲情疏离,更无法预见,未来某个时刻,当这种独占的窃喜在现实的对比下化为乌有时,将滋生出何等刺骨的寒意。
慕容父母听女儿女婿都这么说,心里其实乐得将这个“负担”送走。虽然慕容墨染乖巧,也能做些家务,但在他们精打细算的心里,那点“微不足道”的付出,远不及抚养她所耗费的粮食和精力。只是……关键问题在于,文时默父亲当初承诺的、每个月那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岂不是就此断了?这笔稳定的“收入”没了,让他们肉痛,可这话又该如何开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