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污染迷雾伪造视频的蝴蝶效应(第1页)
手机屏幕亮起时,沈知微正站在写字楼地下停车场的电梯口。她刚走出程雪阳律所所在的旧楼,风从通道尽头吹进来,掀动了她低髻边一缕碎发。许清和的消息来得急,只有短短一行字:“视频脚本已定,抗议行动明早九点。”
她没回,只是将手机翻转扣在掌心,金属边沿贴着皮肤,凉意渗进来。
电梯门开,她走进去,按下地面层。镜面映出她的身影——莫兰迪灰西装,珍珠母贝胸针别在左襟,长发一丝不乱。她左手轻轻按了按太阳穴,指尖压住一点隐痛。
半小时后,她在城东工业区边缘的一间咖啡馆角落坐下。玻璃外是连绵阴云,压着远处云光动力厂区的轮廓。许清和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十分钟,马尾辫扎得紧,冲锋衣肩头沾着雨水。
“他们准备用无人机拍排放口。”她一开口就直奔主题,把平板推过去,“环保组织‘绿源’已经联络了三家媒体,计划明天上午发起现场抗议。”
屏幕上是一段分镜脚本:浓烟从烟囱滚滚而出,镜头拉近,污水流入干涸河床,村民围在排污渠边举着标语。画面右下角打着模拟数据条——PM2。5超标四倍,COD浓度破百。
沈知微盯着看了三秒,摇头:“太过了。”
“你担心假得太明显?”许清和问。
“不是假不假的问题。”她声音平稳,“是尺度。一旦检测结果远超标准,监管部门必须立案,舆论会立刻转向执法层面。我们不需要执法,我们需要质疑。”
许清和皱眉:“你是想让他们查,但查不出实锤?”
“对。”沈知微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把烟雾浓度调到临界值附近,比如PM2。5控制在78到82之间,刚好卡在‘可能超标’和‘尚可接受’的灰色地带。水体画面换成清晨薄雾里的排水口,水流缓慢,看不出颜色变化,只在镜头扫过河床时,带出几块发白的死鱼。”
许清和快速记下要点:“意思是……让他们怀疑,但拿不准?”
“怀疑本身就是压力。”她放下杯子,“云光动力最近在争取一个政府补贴项目,评审团下周进场。如果这时候外界都在讨论‘是不是有污染’,哪怕最后证明没有,印象分也会掉。”
许清和眼神亮起来:“舆论先判罪,证据后补。”
沈知微没接话,只是从包里取出怀表,轻轻放在桌边。表盖合着,但她能感觉到它在脉搏跳动中微微震颤。
她闭眼一瞬。
咚、咚、咚。
记忆回响浮现:三年前某个深夜,她翻阅一份环评报告附件,发现其中一张采样记录的时间戳与监测车GPS轨迹不符。当时她以为是系统误差,没深究。现在再看,那辆车根本没进过厂区,数据是伪造的。
画面消散。
她睁开眼,目光落在许清和平板上那个模拟检测仪的界面。
“检测设备的画面要真实。”她说,“用市环境局标准型号,车牌号也照着真车做。但别做得太完美。”
“什么意思?”
“让检测车提前半小时入场,在村口停着。村民可以围上去问,司机态度强硬,拒绝解释任务内容。”
许清和点头:“制造冲突感。”
“不止。”沈知微笑了一下,很淡,“记得林浩那辆黑色奥迪吗?他秘书开的那辆。”
“记得,A6,尾牌是云A·D3开头。”
“把检测车的车牌做成云A·D3719——和他秘书那辆车只差一位数字。”
许清和愣住:“你是说……让人误以为是陈茂宇的人在操控检测?”
“误不误不重要。”沈知微收回视线,“重要的是,有人会开始想:为什么这辆车会出现在这里?谁派来的?有没有利益关联?”
许清和呼吸重了几分,手指在平板边缘敲了两下,像在计算风险边界。
“我这就改脚本。”他说完起身,又停下,“万一绿源的人发现不对劲呢?他们可是专业的。”
“他们不会。”沈知微说,“他们只关心事件影响力。只要画面够冲击,他们就会转发。至于细节,没人深挖。”
许清和沉默两秒,点点头,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