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顺一下(第1页)
学堂内,窗明几净。木桌上早已备好了笔墨纸砚,依着各位贵女的身份次第摆放。
纪明霞自是坐在最前首的位置,无人有异议。
杜嬷嬷介绍:“往年都是由老身教导宫中礼仪,如今年岁大了,精神不济。从今日起,便由舒王妃做女夫子,来教导各位。”
舒王妃缓步上前,目光扫过堂下一张张年轻脸庞,这里头最小的十三四岁,大的也不过十六七。
她声音自带威压:“不管各位在外头是何等尊贵,进了这学堂的门,便需守我的规矩。女子德言容功,首重德行,还望各位爱惜羽毛,若是来宫中留了个不好的名声,恐怕日后要祸及家人。”
“是。”堂下响起一片整齐柔顺的回应。
舒王妃此人,纪明霞是记得的。此人姓孔,闺名未知,舒王早逝后她便一直守寡,此人膝下无子,立志绝不改嫁,坊间传言有人为她备好了贞洁牌坊,按辈分,纪明霞该唤她一声伯母。
她是要倚仗一身清名安身立命的,德行操守也确实名满京都。由她入宫教导贵女,也算合适。
“今日起,在西宫书院,诸位需修习礼仪、女红、品茶、焚香……”舒王妃徐徐道来,“各位皆是名门闺秀,日常简单礼仪自无需老调重弹。平日言行若有不妥之处,我自会指出。但诸位日后为人新妇,其中的礼仪规矩,却需我细细教导一番。如今世风虽不似从前严谨,但高门大院间,讲究礼法的人家依旧不少。若将来因行差踏错闹了笑话,总归是不好。”
“况且,你们如今都由我教导,有些时候我难免要严苛些,不为别的,日后你们犯了错,我这脸面也没处放。”
她课讲得确实好,要领清晰,示范标准,时而引座中贵女为例。见了县主该行何礼,见了郡主又当如何,面对公主又该怎样,做姑娘该如何,做夫人时又该如何……
只是讲到公主时,她语气微顿,目光似有若无地掠过纪明霞,满朝上下,恐怕也无人能受这位公主的礼。
舒王妃心下有些烦闷。
上头确有暗示,要她设法压一压这位公主的锐气。可从礼法上讲,这位的身份实在尊贵,并无向她人折腰的必要。
她本想从站姿坐姿上纠出一二错处,可见纪明霞站得笔直,坐得端正,该有的端庄气度分毫不少,只是比旁人多了一份硬朗英气。
她仔细瞧了,那气质浑然天成,并非刻意与她较劲。加之课上有几个心思活络的姑娘,像是要讨好她一般,不时便凑到跟前,“王妃娘娘,您看我这般可对?”“王妃娘娘,请瞧瞧我的……”让她无奈,只得再次申明在学堂中只唤“夫子”即可,而后继续耐心教导,没什么功夫顾得上纪明霞。
纪明霞倒是乐得清闲,无人打扰她便自顾自翻阅起桌案上的女四书,连连啧舌,一个上午便这般静静过去。
午间,宫中统一备了餐食。
言竹姑姑不知何时已回去取了她平日喝的汤药,药盅端来时竟还是温的。
她面不改色地饮下,随即拈起敬意姐姐给的蜜饯酸梅子含入口中,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那份苦涩。
其实宫中规矩礼数,无非浸润于一言一行之中。从小到大,无论是行礼、走路、说话,乃至待人接物,她皆耳濡目染,这些习惯早已深植骨髓。在军中时那份恣意洒脱,反倒是她刻意为之。她认同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理儿,军营有军营的相处之道。
不过,今日瞧这满院的姑娘个个也都是人精。那些眼巴巴围着舒王妃求教的,无非是想在这位王妃面前搏个好感。
小官家的姑娘想攀高枝,高门贵女想嫁入宗室,想融入哪个圈子,自然要先学好那个圈子的规矩。而眼前这位王妃,便是活生生的楷模。
这一上午,表现最出色的当属敬意姐姐。
这也不意外,她自幼便知,敬意姐姐最是知书达理,仪态万方,从前在宫中做伴读时就极得喜爱,后来更是得了新科状元的求娶。
至于这桩婚事最后因何没有促成,纪明霞并不急于追问,时候到了,敬意自然会告诉说。
在这世间,既聪明又能让她全然信任的,恐怕唯敬意一人了,二人打小厮混在一起,好事坏事都一同做过。敬意随师父回苏溪,她原本以为日后就见的少了,没想到,最后这样凑到一处。
敬意没怎么动筷,一直瞧着纪明霞,见她胃口还算不错又安心几分。
饭用的差不多,敬意才低声开口:“长缨,眼下可要我为你做些什么?”
纪明霞思量片刻,眼下真有件事得急着办了。
孔嬷嬷那小孙儿虽是倒向了她,可那终究是个孩子,一时能明辨是非已经可贵,若那边再拿他父亲作要挟,难保他不会再次动摇。她断不会对一个孩子下手,最好的办法,便是解决他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