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涨俸(第1页)
朱翊钧和张居正彻底將制度细节完全敲定下来,並且在朝会时,要以裁撤诸司起头,表明涉及朝廷各个部门的官员,那些多余、閒散、不办事或办事效率低下的官员,通通要裁撤掉。
现下明朝面临著官员冗余等问题,裁撤冗官有助於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节省財政开支。
以裁撤官员起头,再提出最新改进的制度,在朝官员们反对的声音就会很快平息,这也算是为本来就打算裁撤官铺平了道路,否则还要引起一番政治风暴,毕竟那些冗官能毫不作为,还能待在那个位置上,向上必然有孝敬,要剔除掉他们,必然要费一番功夫。
就在朱翊钧和张居正商议好后,许多官员开始悄悄的打探,张居正在皇帝的文华殿待了数个时辰才出来,张居正到底和皇帝说了些什么,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
新年的第一个朝会,必然要宣布新一年的国策,朝廷中眾官员都清楚,全国的清丈已经完成大半,內阁首辅张居正一心想要將一条鞭法推行下去,新的一年一条鞭法肯定会推行全国。
但仅是一条鞭法,不至於让张居正待在文华殿数个时辰,而且这期间还只有帝辅二人,这其中的政治信號,自然让在朝的眾官员忍不住的探究。
可惜,今日的內庭已非昔日,后宫的宫女、太监被皇后管理的服服帖帖,朱翊钧身边的太监也都是挑选好的,况且只有帝辅二人在文华殿,他们想打探出什么,无疑是天方夜谭。
……
朝会日,
凌晨,
隨著鸣鞭三声,朱翊钧坐在了皇极门下的御案后。
百官见礼结束,这时皇极门下的群臣都闭口不言,谁也没有奏事,所有人目光几乎都落在张居正的身上。
昨日这位內阁首辅和皇帝在文华殿不知说了什么,他们今日当然要静观其变,这个时候沉默是最好的,万一一句话说不好,很可能被套路,且看著这位首辅大人先说什么。
张居正无视所有人的目光,出班奏道,“陛下,我大明一朝,如今閒散,丝毫不作为的官员多如牛毛,一些办不好事的官员也比比皆是,朝廷白白养著这些人,臣以为实在不妥,当进行裁撤。”
对於张居正这裁撤冗官的意见,群臣丝毫不意外,这是早就知道的事情,也算一个公开的秘密。
张居正昨日和皇帝的密谋,肯定说的不止这么一件事,这裁撤冗官之事就是一个引子,群臣对於张居正所言,没有一个出班反驳,都等著皇帝的回答。
“先生所言极是,那些毫不作为,能力低下的官员,合该通通裁撤掉,这事就由先生来操办。”朱翊钧如此回道。
见皇帝一锤定音,群臣也清楚,这就是帝辅二人昨日商量好的,如今第一件事就是裁撤冗官,那之后的事又得到什么地步,碍於首辅张居正的权势,还有个一心支持张居正的皇帝,这种裁撤冗官之事没有必要去爭执,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时候仍旧有操作的空间,所以这些人都还是看看接下来张居正会说什么事。
“陛下圣明!”
张居正这般说,其余群臣也都跟著高呼陛下圣明!
继而,张居正开始切入今天的正题,“陛下,臣以为裁撤掉冗官之后,剩下那些能干事,能干实事的官员,应当有所奖励,臣以为我大明官员的俸禄该涨一涨了。”
涨俸?!
当从张居正口中说出涨俸之时,在场的文武百官瞬间就炸了,譁然之声四起,充斥著皇极门外的广场上,
自有明以来,太祖高皇帝定下了官员的俸禄,后面的歷代先帝都未曾涨过,如今制定下严苛考成法的张居正,居然向皇帝提议给他们涨俸禄,
一时间,许多的官员都高兴至极,因为他们许多人,尤其是中低层的官员,俸禄属实是小的可怜,快要连家都养不活了。
昨日张居正在文华殿和皇帝陛下商量的肯定就是这事,而今日张居正能在朝会上奏出来,那张居正必然是和皇帝陛下商议好了,涨俸这事板上钉钉了。
很快,六部重臣等,他们的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智慧非同一般,心绪一平復,他们就察觉到了一个问题,祖宗成法的破坏,往后再要以祖宗成法来约束,劝諫皇帝,那难度就不是一般大了。
这些人心如明镜,但却绝不会说出来,因为这些人中大多是张居正的支持者,至於剩下的人,他们也清楚张居正和皇帝两人商榷好了,他们的反对无济於事,再者……还有其他臣僚,他们一时未必能想到,若是现在开口,很可能引的眾人敌视。
朱翊钧这时开口,“朕也知我大明一朝俸禄確实低,以至於有些人要靠贪腐为生,这俸禄可以涨,只是……財政上目前多有压力,涨幅不大生活仍旧难以维繫,涨幅太大,国家財政状况不允许啊!”
张居正接话,“陛下,裁撤掉冗官后,能省下不少钱,这些钱就能用於干实事的官员身上,臣想著,先在目前的俸禄上,上涨三成,这样国库的压力也不是过重。
当然,除了俸禄上涨三成,还有奖金的模式……”
张居正將此前朱翊钧所言的制度规则,各省,两京中,同级別官员排年度前十,奖励治下当地的税收的百分之十等……
並且,在考成法也不如先前严苛,条件上开始放鬆。
隨著张居正將改革后的制度一一说出,朝中文武百官皆是十分的震惊,尤其是震惊於排名奖金的制度,很多老谋深算的老狐狸,瞬间就明白这制度其中的深意,
严苛的考成法,相当於有人拿著鞭子狠狠抽百官,逼迫著官员不得不干活,而这一套办法,完全是让官员自己抽自己鞭子去办事,並且还要儘可能的尽善尽美。
高明啊!
只是,如此制度,实在是不符合张居正的政治风格,著手点完全的不同。
这一套制度的核心,完全不像是张居正的手笔,如果不是张居正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