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合伙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谁告诉你们这些?”阿启厉声问。

“梦里的和尚。”那人平静回答,“他说,唯有牺牲,才能终结轮回。”

阿启正欲再言,忽觉胸口剧痛。他低头一看,怀中铁盒竟自动开启,那封战死士兵的遗书正剧烈震动,纸页边缘浮现出无数细小文字??原是当年书写者用隐形药水额外添加的内容,唯有在特定情绪波动下才会显现。

他颤抖着读出声来:

>“……后来我才明白,这场战争根本没有意义。朝廷早已与敌国密约,我们不过是用来平息民怨的祭品。但我仍选择留下,因为若我不死,村里那些孤儿寡母便会被人说是‘逃兵之家’。我的命,换他们一日安宁。

>若你读到此处,请记住:

>**不要为任何人牺牲。

>尤其不要为‘应该’二字死去。**

>活着,本身就是反抗。”

泪如雨下。

他猛然转身,面对千人队伍,将遗书高高举起,一字一句朗读出来。随后,他又播放《草芥录》中最震撼人心的几段录音:老农讲述饥荒中母亲把自己藏进地窖,宁可饿死也不交出儿子;少女回忆父亲为护她免遭征役,主动顶替姓名奔赴战场;老兵哽咽诉说战友临终托付:“替我看看春天。”

声浪滚滚,如春雷碾过戈壁。

人群中开始有人抽泣,有人跪倒,有人撕碎身上孝布。一名老妇踉跄上前,抓住阿启的手:“我走了三天,只为替我爹赎罪……可我现在想起来了,他当年是为了救全村人,才被迫杀了那个作恶的官差……他不是恶人,他是英雄啊!”

“你们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罪!”阿启嘶吼,“三百年前,那场所谓的‘双王盟约’,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奴役!他们制造恐惧,灌输愧疚,让人们相信痛苦必须偿还,死亡才是救赎!可你们知道吗?真正该偿还的,是那些躲在史书背后、从未受罚的掌权者!”

人群骚动,质疑与觉醒交织。

就在此时,远方沙尘暴起,一道瘦小身影逆风而来。是个少年,约莫十五六岁,背着一只破旧布袋,步伐却异常稳健。待走近,众人方看清他脸上烙着一个奇异符号??半只眼睛,瞳孔中嵌着钟形图案。

“你是谁?”陈九娘警惕问道。

少年放下布袋,从中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小铃铛,轻轻一摇。

刹那间,天地寂静。

阿启浑身一震??那是守心钟最初的原型铃,仅存于古籍插图中的“净魂引”。

“我是逃下来的。”少年低声说,“我在祁连山深处找到了最后一座活祭坛。他们抓了三百个孩子,说要重启‘代偿仪式’,让新一代守钟人诞生。可我不愿跪,我就跑了。”

“谁组织的?”阿启追问。

“补遗司残党。”少年冷笑,“还有……几位当今朝廷重臣。他们从未放弃控制记忆的权力。他们说,民众需要信仰,哪怕这信仰是虚假的牺牲。”

阿启如遭雷击。

原来,皇帝李承稷虽焚毁《国史》,设立监察院,却仍有暗影势力盘踞中枢。他们利用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悄然重建“精神规训体系”,只是这一次,不再靠强制催眠,而是煽动集体赎罪情结,诱使人们自愿走入死亡。

“我们必须摧毁祭坛。”少年坚定道,“否则,今年中秋月圆之夜,他们会点燃‘心焰’,唤醒沉睡的契约意识,让全国百万‘睡人’同时西行,形成史上最大规模的献祭洪流。”

阿启闭目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一战不再是技术对抗,而是信念之战。

三日后,队伍潜入祁连山脉腹地。借助初愿钟残留感应,他们在冰川裂谷下发现一座地下神殿,形制与玉门关巨殿惊人相似,唯中央所悬之钟更为古老,通体漆黑如墨,表面布满裂纹,裂缝中隐隐透出暗红光芒,宛如凝固的血泪。

“这是初代净魂钟。”于睿曾提及,“也是所有悲剧的起点。”

祭坛四周,果然已有百余名孩童被缚,口中塞着布团,眼中充满恐惧。高台上,七名黑袍人正在吟唱某种古老咒文,手中各执一面人皮鼓,鼓面竟是用死者面部皮肤制成,每一次敲击,都会引发地面轻微震颤。

阿启示意众人分头行动。陈九娘带队救人,他则携少年与两名书记生直扑祭坛。就在接近钟体瞬间,黑袍首领猛然回头,掀开兜帽??竟是曾被认为早已病逝的前补遗司大卿,柳元衡之兄,柳元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