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章 计算预测万物出现了科技革命的曙光(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石板沉回原位,仿佛从未被触动过。

陈屿跪在骨池中,久久不动。

直到远处传来第一声闷雷般的震动,他知道,倒计时开始了。

他艰难地站起,背起背包,转身离去。来路早已崩塌,但他发现右侧岩壁裂开一道新缝隙,刚好够人通行。他钻了进去,沿着倾斜的通道向上攀爬。两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光??不是阳光,而是月光,洒在一片开阔的高原草甸上。

他跌跌撞撞走出山谷,仰面倒在冰冷的地上,大口喘息。天空清澈如洗,银河横贯天际,寂静得令人敬畏。

三天后,陈屿出现在拉萨一家偏僻的茶馆里。扎西早已等在那里,脸色苍白。

“你回来了。”他说,声音几乎是在颤抖。

陈屿点点头,从背包里取出那本包裹严实的笔记本,递给他。

“烧掉它。”他说。

“什么?”扎西愣住。

“烧掉它,然后把灰烬撒进雅鲁藏布江。”陈屿盯着窗外飘过的云,“任何人都不能知道声核的存在,包括巴黎的少年。这不是隐瞒,是保护。如果我们留下线索,总会有理想主义者或野心家想去‘拯救’她,结果只会重复同样的悲剧。”

扎西沉默良久,终于接过笔记本,低声说:“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要回去。”陈屿说,“回到高校,回到实验室,回到普通人的生活。”

“可你明明看见了真相!”

“正因为我看见了,我才更要回去。”陈屿笑了笑,“真正的改变不会发生在雪山深处,而是在每一间教室、每一次对话、每一个选择沉默的瞬间。我要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安静地坐着,什么都不做,也不觉得羞愧。”

他站起身,披上风衣:“我会写一本书,名字叫《无声的尊严》。里面不会提任何技术细节,只讲一些故事??关于母亲藏起日记的孩子,关于丈夫死后仍不愿改嫁的女人,关于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参加‘情感共享营’的老人。我要让人们记住:有些话,不必说出来才有力量。”

扎西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是想成为另一个‘守门人’。”

陈屿没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一个月后,《无声的尊严》正式出版。封面是一片漆黑的夜空,角落里印着一行极小的字:

>**“献给所有未曾发声的人。”**

书上市初期反响平平,被归类为“哲学随笔”。但半年后,某位知名心理学家在演讲中引用其中一段话,引发广泛讨论。越来越多读者发现,每当他们在喧嚣中感到窒息时,翻开这本书,竟能获得一种奇异的平静。

十年后,该书被列入多所高校通识课程必读书目。而此时,陈屿已悄然退休,定居于云南一处小镇。他每天清晨散步,午后读书,偶尔接待几位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没有人知道他曾走进过沉默谷,也没有人见过那本焚毁的笔记。

但在他书房的抽屉里,藏着一页泛黄的纸。那是他从骨池带回的唯一碎片,上面依稀可见几个字:

>**“听而不应,方为大音。”**

每个雪夜,他都会把它拿出来,放在窗台上。

任寒风吹拂,却不曾移开分毫。

他知道,在这个越来越喧嚣的世界里,总得有人记得:

**真正的倾听,始于允许别人保持沉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