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的空缺座位(第2页)
周舒怀拿起摄像机,开机画面停留在期末那天拍的雪地图景,镜头里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画面外的少年,眼眶早已通红。
物理课讲起交变电流的周期性,老师说“电流有峰值和谷值,就像人生有相聚和别离”。
周舒怀盯着课本上的正弦曲线,突然想起陈念曾说“好的关系就像稳定电路,不会轻易断路”。他拿出手机,把壁纸换成了摄像机里最后一段素材——期末那天,陈念举着相机对他笑,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像撒了层金粉。
窗外的积雪开始融化,露出湿漉漉的地面。这场关于青春的录像,突然迎来了最猝不及防的离别。那些藏在电路里的心动、荔枝糖的甜意、星轨下的约定,仿佛都被冻结在寒冬里。
但周舒怀知道,电流可以通过导线传递,心意也能跨越距离生长。他握紧手里的笔记本,在扉页写下:“等你回来,或者我去找你,约定不变。”
三月的春风带着暖意,却吹不散理科实验班的低气压。周舒怀的桌角放着陈念留下的摄像机,每天放学后都会开机检查,期待能跳出一条未读消息,可屏幕始终停留在最后一段雪地图景,安静得让人心慌。
他试着往陈念的邮箱发过三次邮件,第一次讲寒假未完成的刷题计划,第二次分析物理月考的重点难点,第三次只发了张天文台的星空照片,却都石沉大海,连自动回复都没有。
方奕看着他对着邮箱发呆的样子,拍着他的肩膀说:“要不我托南方的网友打听打听?总能找到联系方式的!”
钟思琪的速写本添了新画,却带着挥不去的伤感。她画了个空荡荡的教室,周舒怀的座位旁留着虚位,旁边标着“信号中断·等待重连”。
“她肯定是被没收手机了,”钟思琪把本子推到周舒怀面前,“你看她留的笔记本,最后写着‘约定不会缺席’,肯定不是故意不联系我们。”
周五傍晚,周舒怀的手机终于亮起提示,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却像冰锥扎进心里:“谢谢你的照顾,过去的事就忘了吧,我已经适应新学校了,不用再联系了。——陈念。
他握着手机的手指瞬间冰凉,反复确认号码归属地——正是陈念转学的南方城市。
“忘了?”周舒怀低声念着这两个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紧,“怎么可能忘……”他猛地想起陈念被没收的手机,这条短信或许根本不是她发的。
“肯定是阿姨发的!”钟思琪抢过手机,气得指尖发抖,“陈念才不会说这种话!她的笔记本里全是你的照片,怎么可能让你忘了她!”
方奕也点头:“对!我们周末去苔石镇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她留下的线索,王爷爷和王奶奶肯定知道些什么!”
周六清晨,三人坐最早的班车去苔石镇。车窗外的油菜花已经开了,金灿灿的一片,却没人有心情欣赏。
周舒怀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手里紧紧攥着那条冰冷的短信,心里反复默念着陈念笔记本上的话:“约定不会缺席。”
然而苔石镇给了他们更沉重的打击。老槐树还在,却不见了王爷爷的摇椅;枇杷树下空荡荡的,王奶奶的竹篮和竹竿都没了踪影。邻居说王爷爷老两口上周刚搬走,去城里跟着儿子养老了,临走前还念叨着“小周和小陈的星轨还没拍完”。
周舒怀站在空荡荡的老槐树下,仿佛还能看见陈念举着摄像机拍光影的样子,看见两人在树下分享荔枝糖的场景。摄像机里存着去年夏天拍的素材,王爷爷的笑声、枇杷掉落的声音、还有他偷偷说的“喜欢你”,此刻都成了扎心的回忆。
钟思琪蹲在老槐树下,翻出速写本里画的小镇地图,眼泪掉在纸上:“怎么连王爷爷他们都搬走了……”方奕在旁边的石板路上发现个东西,是枚小小的星轨挂件,链子断了一截,显然是不小心遗落的——是周舒怀送给陈念的那个。
周舒怀捡起挂件,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突然想起陈念曾说“星轨是宇宙的约定,不会轻易消失”。他打开摄像机,对着空荡荡的小镇拍了段视频,声音沙哑地说:“陈念,我知道你在看。约定还在,我等你。”
回程的班车上,三人都没说话。钟思琪把星轨挂件小心翼翼地粘在速写本上,旁边写下:“小镇会等,我们也会等。”方奕看着周舒怀手里的摄像机,突然说:“我们把素材整理成短片吧,发给所有可能的邮箱,总有一天她会看到的。”
周舒怀点点头,指尖在摄像机屏幕上轻轻划过陈念的笑脸。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像他们第一次拍星轨的那天。他知道这条分别的路或许很长,但只要约定还在,只要心里的光不灭,总有一天,他们的轨迹会再次交汇。
这场关于青春的录像,在空荡的小镇里留下了漫长的留白。那些未送达的心意、被中断的联系、藏在星轨里的约定,都成了等待的注脚。
而理科实验班的教室里,陈念的座位始终空着,却永远有人在抽屉里放着颗荔枝糖,等着它的主人回来,等着甜味重新填满这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