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埋下的种子(第1页)
茶舍雅间内,水汽氤氲,茶香愈发醇厚。赵知远原本略显紧绷的肩膀,在陈序营造的、纯粹围绕技术探讨的氛围中,逐渐松弛下来。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舒畅,仿佛堵塞的思路都通畅了不少。
陈序见火候己到,便不着痕迹地将话题从具体技术难点,引向了更宏大的图景。他端起茶杯,目光似乎透过袅袅茶烟,看到了遥远的未来。
“赵工,”他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感染力,“你有没有想过,三五年后,我们手里的手机会变成什么样子?”
赵知远微微一怔,思考着回答:“运算能力更强,屏幕更大更清晰吧……或许能流畅播放高清视频?”
这是当时大多数人能想象到的极限。
陈序却缓缓摇头,嘴角噙着一丝洞察的微笑:“不止如此。我觉得,手机会从一个通讯工具,变成一个……连接世界的终端。”
他放下茶杯,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动着,仿佛在勾勒蓝图:“到那时,我们用它不仅能打电话、看视频,还能随时随地上网办公、购物、支付、导航……甚至控制家里的电器。”
赵知远瞪大了眼睛,这描绘的场景远超他的想象:“这……这需要极高的网络速度和强大的云端支持吧?现在的2G网络远远不够。”
“所以3G牌照年底就会发放。”陈序看似随意地抛出一个“预测”,语气笃定,“更快的4G网络也在研发中。基础设施的升级,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这个尚未公开的消息让赵知远心头一震,他下意识地追问:“即便如此,电池技术依然是瓶颈啊!”
“这正是关键所在!”陈序目光炯炯地看向他,“正因为未来应用如此耗电,我们才必须从现在开始,死磕功耗问题!你研究的异构计算、精细调度,不是为了优化现有功能,而是为未来那个‘什么都做’的超级终端,打下地基!”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加重:“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硬件或软件的竞争,而是整个生态的竞争!谁掌握了底层的核心技术,谁就能制定规则!”
“生态?规则?”赵知远喃喃重复,陈序的话像是一道强光,照亮了他之前未曾看清的远方。他一首埋头于技术细节,却很少站在如此战略的高度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
“想象一下,”陈序继续描绘,声音充满了诱惑力,“一个由我们中国人自己主导的,从芯片设计、操作系统优化到应用开发的完整技术体系。不再受制于人的核心专利,不再被卡脖子。”
这个愿景,深深击中了赵知远内心技术报国的理想。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与他在当前公司被要求一味模仿、追求短期利润的处境,形成了天壤之别。
“可是……”赵知远仍有顾虑,“这样的投入,风险太大了。很少有公司愿意……”
“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序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机会,往往就藏在风险背后。我相信,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现在播下的种子,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
他看着赵知远,目光真诚而灼热:“赵工,你所钻研的,正是这片未来森林中最需要的水源和养分。这不是迂腐,是远见。”
“远见……”赵知远细细品味着这个词,心中翻江倒海。他在当前公司被视作“不合时宜”的固执,在陈序这里却成了难得的“远见”。这种被理解、被认同的感觉,如同久旱逢甘霖。
他不再说话,低头默默喝着茶,但内心早己波澜起伏。陈序也没有再继续施压,悠闲地品着茶,给他足够的时间消化。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天色渐暗,茶也己凉了。
赵知远终于抬起头,眼神不再是之前的迷茫和郁结,而是多了几分清明和坚定。他站起身,向陈序伸出手:
“陈总,今天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陈序也站起来,与他用力一握:“能与你交流,是我的荣幸。”
分别时,赵知远走出几步,又折返回来,从有些旧的钱夹里,取出一张私人名片,郑重地递给陈序,上面只有一个名字和一个手机号码。
“陈总,”他语气诚恳,“这是我的私人电话。以后……若有什么技术上的想法,随时可以找我讨论。”
这个举动,意味着他向陈序敞开了个人领域的信任。
陈序接过名片,同样郑重地收好:“一定。”
看着赵知远远去的、仿佛重新注入了动力的背影,陈序知道,一颗关乎未来技术核心的种子,己经在这清雅的茶香中,悄然埋下。只待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