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第2页)
“依靠大多数人……”嬴政喃喃自语。
他统治的根基,在于法吏和军队,在于对贵族和六国余孽的警惕与控制,他从未想过,将“大多数人”作为依靠的对象。
赵天成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第西,”赵天成的语气变得更加深沉。
“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像大秦这样刚刚完成统一、内部差异巨大的国家,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老秦人和六国遗民之间有矛盾,贵族和庶民之间有矛盾,富者和贫者有矛盾,官员和百姓之间有矛盾……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躲不开,也压不住。”
“朝廷处理这些矛盾,不能一味地用强,想着靠武力、靠严法把它们都摁下去。那样做,矛盾只会积累,就像把柴火堆在一起,迟早会燃起冲天大火。得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嬴政疑惑。
“对,就是在众多矛盾里,找出那个最关键、最核心、影响全局的矛盾。比如现在,大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赵天成看向嬴政,又看了看旁边的扶苏。
“恐怕不是朝廷和六国贵族之间的权力之争,也不是朝堂内部的政策分歧,而是……朝廷的汲取无度、严刑峻法与天下百姓求生存、求安稳之间的矛盾!”
他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锤子砸在嬴政心上。
“修阿房、建陵墓、筑长城、征百越、北击匈奴……哪一样不是耗尽了民力?”
“之前你们实行的律法细密严苛,动辄得咎,百姓战战兢兢。这才是眼下最要紧、最致命的矛盾!其他的,比如哪个贵族心怀不满,哪个儒生非议朝政,相比之下,都是次要矛盾。”
“如果朝廷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这些次要矛盾上,比如搞什么焚书坑儒,或许能暂时堵住一些人的嘴,但根本问题没解决,底层的火山还在酝酿,迟早要爆发。可如果朝廷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上,让百姓能活下去,能喘口气,甚至能看到点希望,那么很多次要矛盾,可能自然而然就缓解了,或者至少,没那么容易激化了。”
“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明白复国的主要矛盾是国力衰弱,而非一时之辱。故而隐忍蓄力,终成霸业。治国亦当如此,抓住根本,方能不乱。”
“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这是维持大局稳定、避免方向走偏的关键。”
赵天成总结道。
嬴政的呼吸变得有些粗重。
赵天成的分析,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帝国肌体上最深层的病灶。
他一首以为六国余孽是心腹大患,认为思想不统一是统治障碍,却未曾想到,最根本的威胁,来自于他统治的根基——那些沉默的、看似温顺的亿万黔首!
“第五,”赵天成似乎说到了兴头上,继续阐述。
“有了正确的政策,分清了主次矛盾,还要讲究方法。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