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第1页)
嬴政的内心再次受到冲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与他“乾纲独断”、“以法为教”的统治方式截然不同。
他习惯于自己是唯一的决策者,是智慧的源头,法令自上而下推行,不容置疑。
而赵天成却告诉他,决策需要汲取底层的智慧,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赵天成看着嬴政变幻不定的神色,知道他在想什么,笑了笑。
“觉得这样会显得朝廷不英明?错了!真正的英明,不是永远正确,永不犯错,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英明,是知道如何汇集众人的智慧,如何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一个人再厉害,眼光也有局限,精力也有限。”
“把天下人的智慧都调动起来为朝廷所用,这才是最大的本事。总比被一群只会阿谀奉承的庸臣包围,首到江山烂透了才反应过来要强吧?”
这话如同重锤,敲在嬴政的心坎上。
他想起了那些报喜不报忧的郡守……是的,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信息壁垒,也意味着更容易被蒙蔽。
“第三,”赵天成伸出三根手指。
“有了好的政策,怎么确保它不被执行歪了?光靠严刑峻法吓唬官员?不够。朝廷得让政策本身,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让执行政策的人,觉得这么干对自己有好处。让政策惠及的人,真心拥护这项政策。”
“比如,朝廷鼓励耕种,如果只是下达一个开垦荒地的命令,底下官员为了政绩,可能强行摊派,不管那地方适不适合耕种,逼着百姓去开荒,最后劳民伤财,荒地没开成,民生反而更凋敝。”
“但如果朝廷换种方式,宣布新开垦的荒地,三年不征税,五年内赋税减半,并且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借贷,那么不用朝廷逼,百姓自己就会抢着去开荒。官员的任务,也从强行摊派,变成了组织协调、提供帮助,他们的政绩体现在开垦了多少真正能产出的良田上,而不是一堆数字。”
“这就叫……把政策的发展和依靠的重点,放在相信和依靠大多数人上面。”
“商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由是归心。治国也是一样的,施政以德,惠民以实,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将国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守护。”
嬴政目光闪动,他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利益……引导?”
“对头!”赵天成打了个响指。
“人性趋利避害,这是改不了的。好的治理,不是逆着人性来,而是顺着人性,用利益引导大家去做对整体有利的事情。”
“让官员的升迁和实际惠民的效果挂钩,而不是和冷冰冰的征税、征役数字挂钩。让百姓觉得,遵守朝廷的法、响应朝廷的号召,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这样,政策推行起来,阻力才会小,效果才会好。强迫命令,或许能见效于一时,但绝难持久,而且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怨气和潜在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