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城下之盟(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的家也未能幸免。院门被砸坏,屋内值钱的物品被掠走,连妻子陪嫁的妆奁也被撬开,里面的首饰不翼而飞。好在朴氏和俊浩平安无事,这己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们抢走了所有东西,”朴氏泪眼婆娑,“连俊浩的冬衣都拿走了。”

金成焕紧紧抱住妻儿,无言以对。

当晚,汉城实行宵禁,街道上空无一人。金成焕站在院子里,望着天空中圆圆的月亮。这本该是家人团聚、赏月吃饼的佳节,如今却只剩下凄凉和悲伤。

他想起围城期间死去的将士,想起李敏镐那双年轻却己无生气的眼睛,想起洪命亨将军“朝鲜不会永远屈居人下”的话。

“父亲,你看月亮多圆啊。”俊浩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小手牵住他的衣角。

金成焕低头看着儿子,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他要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不仅是为了历史,更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个耻辱的丙子年,记住国家弱小就会挨打的道理。

“俊浩,你要记住今天,”他蹲下身,认真地对儿子说,“记住这个月亮,记住这个冬天。等你长大了,要为我们朝鲜雪洗这耻辱。”

俊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正月十六,金成焕回到议政府上班。衙门里气氛压抑,同僚们见面只是点头,很少交谈。每个人都在默默处理战后事宜:统计伤亡、安排赈济、修复被毁设施。。。

朴主事看起来苍老了许多,他递给金成焕一叠文书:“这是各地报来的损失情况,整理后呈报大王。”

金成焕翻开文书,一组组数字触目惊心:汉城及周边地区死伤、被掳民众超过十万;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北方西道割让后,数十万百姓将成为清国子民。。。

最令人痛心的是,条约规定朝鲜必须与明朝断绝关系,这意味着背叛了二百多年的宗藩情谊,背弃了“再造之恩”。

工作间隙,金成焕偷偷开始撰写私人笔记,记录丙子胡乱的全过程。他深知这若被发现,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清国绝不会允许有人记录他们的暴行和朝鲜的屈辱。但他认为,有些真相必须被保存下来。

正月二十,清军驻朝鲜总督英俄尔岱抵达汉城,设立“督府”,实际掌控朝鲜政务。朝鲜政府形同虚设,所有重大决策都需经督府批准。

金成焕第一次见到英俄尔岱是在议政府。那位清国贵族趾高气扬,对朝鲜官员颐指气使,连仁祖大王在他面前都不得不卑躬屈膝。

“这就是亡国的滋味吗?”当晚,金成焕在笔记中写道,“不是瞬间的毁灭,而是日复一日的屈辱,如同钝刀割肉,缓慢而持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城表面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商店重新开张,街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但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人们交谈时声音低沉,不时警惕地西下张望,生怕被清国细作听去不满言论。

二月伊始,天气开始转暖,汉江的冰层渐渐融化。金成焕站在江边,看着浮冰顺流而下,想起去年冬天自己曾祈祷汉江不要封冻的往事。

“金书吏,”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金成焕回头,见是洪命亨将军。洪命亨的伤己大致痊愈,但左臂仍不太灵活。

“洪将军。”金成焕行礼。

洪命亨望着汉江,意味深长地说:“冰总会融化,江水总会重新流动。国家的命运也是如此。”

金成焕明白他的意思,低声道:“将军有何打算?”

“我己辞去军职,”洪命亨平静地说,“将回全州老家,表面上教书度日,暗地里训练义勇。清虏不会永远强大,朝鲜也不会永远屈服。”

金成焕心中一震:“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洪命亨微微一笑:“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金书吏,你是个有骨气的人,我希望你能用你的方式,为朝鲜的未来贡献力量。”

洪命亨离去后,金成焕在江边站了很久。他摸了摸怀中那本秘密笔记,下定决心要继续写下去,让后人知道真相。

回到家中,俊浩正在读书。战乱过后,私塾重新开课,俊浩比以前更加用功。

“父亲,先生今天教了我们《论语》中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什么意思?”俊浩问道。

金成焕想了想,答道:“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必须意志坚定,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他看着儿子认真思索的小脸,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也许,朝鲜的未来就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们经历过战乱和屈辱,会更加懂得国家的可贵,会更加努力地让朝鲜重新强大起来。

那天晚上,金成焕在笔记的最后一页写下:

“丙子冬,雪落汉江,国耻难忘。然冰雪终将消融,江水必再奔腾。今虽屈膝,志不可夺。愿后世子孙,铭记此刻,奋发图强,使朝鲜再立于世,不复受今日之辱。”

写完这些,他吹灭油灯,望向窗外。早春的夜空清澈,星光闪烁。虽然前路漫漫,但金成焕相信,只要火种不灭,终有燎原之日。

朝鲜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第三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