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新政维艰(第2页)
皇太极立即更衣:“备马,去军营!”
镶白旗大营内,灯火通明,数十名满人士兵围在一起叫嚷,几个汉人工匠头破血流地被护在中间,图尔格正在极力安抚。
“凭什么这些汉人拿的钱比我们还多?”“旗籍是我们祖宗流血换来的,他们凭什么轻易得到!”
皇太极悄然到来,示意图尔格不要声张,静静听着士兵的抱怨。
待众人情绪稍平,他才走上前:“你们说得对。”所有人都愣住了,没想到皇太极会这么说。
皇太极继续道:“旗籍确是你们祖先用鲜血换来的。但你们可知,为何要给你们旗籍?”一个胆大的士兵道:“因为我们是战士!”“不错!”皇太极提高声音,“因为你们的祖先是最勇敢的战士!但你们可知,战士最需要什么?”
他拿起一支新式火铳:“需要最好的武器!没有好武器,再勇敢的战士也会白白送死!”他指着受伤的工匠:“而他们,就是为我们制造保命武器的人!你们说,该不该重赏?”
士兵们沉默下来。
皇太极又道:“我知道你们不服。这样,明日校场比试:你们用旧火铳,我用新火铳,看谁射得准。若我输了,立即取消所有汉人工匠的特遇;若我赢了,你们须向这几位工匠赔礼道歉,如何?”
士兵们面面相觑,最终点头同意。
次日校场,人山人海。皇太极亲自持新火铳,与镶白旗神射手比试。百步之外立十个靶子,每人十发弹丸。
比试结果毫无悬念:皇太极十发八中,神射手十发五中。新火铳的精准度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皇太极对那位神射手说:“非你技不如人,实兵器不如。若你用新火铳,必能十发九中。”他当场将新火铳赠予射手,“此铳归你了。但要记住:好马配好鞍,英雄配宝刀。没有好兵器,再好的身手也难发挥。”
射手激动跪拜:“贝勒爷教诲,奴才铭记在心!”
闹事士兵心服口服,纷纷向汉人工匠赔礼。皇太极趁势宣布:“即日起,设立兵器研制司,凡有改进兵器者,不论满汉,重赏!”
这场风波反而成了推广新政的契机。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这日,阿敏急匆匆来报:“西贝勒,科尔沁部突然停止互市,说是粮食价格太低,要求提高三成!”皇太极皱眉:“这是趁火打劫啊。”代善怒道:“这些蒙古人,真是喂不熟的狼!”
正在商议对策,又一急报传来:喀尔喀部遭察哈尔部袭击,求援!屋漏偏逢连夜雨。蒙古内乱,互市中断,明军压境,沈阳城内人心惶惶。
皇太极召集群臣,沉声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位有何良策?”
范文程道:“蒙古之事,可派使者调解,同时显示武力,使其不敢轻视。”宁完我建议:“可开放粮仓,平价售粮,稳定民心。”阿敏主张:“当严惩科尔沁,杀一儆百!”
皇太极沉思良久,缓缓道:“诸位策略皆有道理,但需综合施行。”他下令:“第一,派多尔衮率精骑一千,护送使者前往喀尔喀,调解纠纷,显示军威。”“第二,开放粮仓,平价售粮,但限购防囤积。”“第三,亲自写信给奥巴台吉,陈明利害,同意适当提价,但只能提高一成。”
代善质疑:“对科尔沁是否太过宽容?”皇太极道:“大局为重。若与科尔沁闹翻,其倒向大明,我将腹背受敌。”
措施施行后,效果立竿见影。多尔衮年少气盛,率军疾驰草原,迅速调解了喀尔喀与察哈尔的纠纷,蒙古各部见后金军容整肃,不敢再轻视。
平价粮政策稳定了民心,沈阳城内物价平稳,百姓称颂。
奥巴台吉见皇太极既显示武力又给予实惠,态度软化,同意继续互市。
然而,就在形势稍缓之际,一个惊天消息传来:大明蓟辽督师孙承宗突然被革职查办!
皇太极闻讯,先是惊喜,继而疑惑:“孙承宗乃崇祯帝倚重之臣,何以突然被革职?”范文程道:“细作来报,说是因朝中谗言,说其拥兵自重,与我有秘密往来。”
皇太极拍案而起:“荒唐!孙承宗忠贞不贰,岂会通敌?”他来回踱步,突然停下:“不好!此乃袁崇焕之计!”
众人不解。皇太极解释:“袁崇焕与孙承宗素来不和,必是趁机构陷。但孙承宗去职,袁崇焕很可能接任。此人比孙承宗更难对付!”
果然,不久消息证实:袁崇焕接任蓟辽督师,正在积极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