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新政维艰(第1页)
孙承宗督师辽东的消息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沈阳城内激起层层涟漪。大明这位老将的威名,足以让最勇敢的八旗战士心生敬畏。
皇太极第一时间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崇政殿内,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孙承宗己在山海关整军,据说有精兵十万。”代善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透着不安,“此人用兵如神,宁远之战便是明证。”
阿敏接口道:“我军新定内乱,莽古尔泰旧部尚未完全归心,此时迎战恐非良机。”
皇太极目光扫过众人:“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
范文程出列:“臣以为,孙承宗虽强,然明廷内斗不休,粮饷不继。我可采取守势,加固城防,同时派细作深入明境,散布谣言,使其自乱阵脚。”
宁完我补充:“还可联络蒙古各部,请其出兵骚扰明边,分散明军兵力。”
皇太极点头:“二位先生所言极是。但仅此还不够。”他站起身,走到辽东地图前,“孙承宗老成持重,必不会贸然进攻。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尽快推行新政,强大自身。”
他转向众人:“即日起,全城进入战备状态。但新政推行不可停滞,反需加快步伐。”
会议决定:由代善负责城防工事加固,阿敏整训军队,皇太极则全力推进新政实施。
散会后,皇太极特意留下范文程和宁完我:“新政推行,最大的阻力不在外,而在内。八旗贵族安于现状,恐不愿改变。”
范文程道:“贝勒爷所虑极是。尤其是满汉平等之策,阻力最大。”
“正是如此。”皇太极沉吟道,“需找一个突破口。”
宁完我眼睛一亮:“臣有一计。可先从经济入手,让众人看到新政的好处。”
皇太极感兴趣地问:“先生细说。”
“沈阳城内汉人工匠众多,尤以铁匠、弓匠为最。若提高其待遇,允其入旗籍,则军工生产必大增。众人见实利,阻力自减。”
皇太极抚掌:“妙计!即刻传令:凡技艺精湛之汉人工匠,经考核可入旗籍,享同等俸禄;发明新式武器者,重赏!”
命令一出,果然引起轩然大波。
三日后,代善气冲冲地来找皇太极:“西弟!汉人工匠入旗籍,此举太过!旗籍乃根本,岂容汉人玷污?”
皇太极不慌不忙:“大哥可知,我八旗最缺的是什么?”代善一愣:“自然是精良武器。”“正是。”皇太极引代善来到军工坊,“大哥请看。”
坊内热火朝天,汉人工匠正在指导满人学徒打造新式火铳。一个老工匠见到皇太极,急忙跪拜:“叩见贝勒爷!”皇太极扶起他:“王师傅请起。新火铳试制如何?”
老王激动地说:“托贝勒爷洪福,新火铳射程增三成,且哑火率大减!”他取出一支新火铳演示,“此铳加装了贝勒爷说的那个‘膛线’,准头好多了!”
代善大吃一惊:“膛线?这是何物?”皇太极解释:“是我在缴获的西洋火铳上看到的。在铳管内刻螺旋线,可使弹丸旋转飞出,更加精准。”
代善试射一铳,果然比旧铳精准许多,不禁赞叹:“妙哉!”皇太极道:“这膛线工艺复杂,全赖王师傅等汉人工匠反复试验方能成功。若按旧制,他们只是奴籍,岂会如此尽心?”
代善默然不语。
皇太极继续道:“我己下令:王师傅等十名杰出工匠入镶黄旗,享牛录额真待遇。”老王热泪盈眶:“贝勒爷恩典,小人誓死效忠!”
离开工坊,代善态度明显软化:“西弟眼光长远,为兄不及。但这满汉通婚之事。。。”
皇太极笑道:“此事可循序渐进。先允汉官娶满女,暂不允满人娶汉女,如何?”代善想了想:“如此尚可。”
正当新政初见成效时,危机却悄然降临。
这日深夜,皇太极正在批阅奏章,多尔衮急匆匆求见:“西哥,出事了!镶白旗的满人官兵闹事,打伤了几个刚入旗籍的汉人工匠!”
皇太极脸色一沉:“所为何事?”“说是汉匠得的饷银比他们还多,心中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