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万国来朝盛世气象(第2页)
---
03海军更新巨舰下水
天津大沽口船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下水仪式。
一艘比“定远号”更为庞大、威武的全新铁甲舰——“永乐大帝号”,缓缓滑入水中!
这艘崭新的战舰凝聚了多年来的实战经验和航海历程中的宝贵教训,其设计经过了反复推敲和优化,船型更为流畅,线条更加优美,仿佛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船身覆盖着更为厚实的装甲,犹如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为战舰提供了强大的防护能力。炮塔的布局也经过精心设计,更为合理,使得火力覆盖范围更广,打击力度更强。而主炮更是首次尝试采用了旋转炮塔设计,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主炮的灵活性,还能在战斗中迅速调整射击角度,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艘战舰配备了功率更为强大的“神龙三型”蒸汽机组,犹如一颗强大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战舰提供动力。这使得战舰的航速大幅提升,远超以往的任何一艘战舰,如同一道闪电划破海面。
朱由检亲自为这艘战舰命名为“永乐大帝”,这个名字寓意深远,不仅是对永乐时代辉煌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要超越永乐时代的荣光,开启一个真正的海洋帝国时代!
与此同时,海军学堂培养的新一代军官和水兵们也开始大量服役。他们不仅要学习传统的操帆技巧和炮术,更要掌握蒸汽机的维护、航海数学、地理水文等专业知识,甚至还要学习外语,以便与外国交流。这些年轻的军官和水兵们充满朝气和活力,他们是这支现代化、专业化海军的中流砥柱,正迅速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郑成功站在“永乐大帝”号的甲板上,望着这支日益壮大的舰队,心中豪情万丈。他转身向朱由检行礼,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待新舰服役,臣愿再率舰队,西行欧陆,让泰西诸国,亲眼见识何为天朝海军!”
---
04隐患潜藏盛世危言
然而,在这表面繁荣的盛世景象之下,却隐藏着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
首先是瀛州的血泪。东瀛布政使司再次呈上密奏,报告称奴工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而且反抗事件越来越频繁,甚至呈现出有组织化的趋势。为了镇压这些反抗,所需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尽管瀛州带来了巨额的金银收益,但与之相伴的却是越来越大的治理风险和沉重的道义包袱。
其次是财政压力。铁路、海军、重工业等各项事业都如同巨大的吞金巨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有瀛州的金银以及新矿的收入,但国库仍然感到十分吃力。于是,是否应该加税以及如何加税的问题,在朝廷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是西夷的祸心。锦衣卫从澳门、广州等地搜集到的情报显示,西方各国并没有真正臣服于大明,相反,他们因为大明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扩张势头而感到更加恐惧。暗中勾结、联合制明的暗流正在涌动,而那些留在京师的传教士中,也难保没有暗中搜集情报、绘制地图的人。
内阁首辅在一次私下奏对中,忧心忡忡地对皇帝说:“陛下,盛世之下,尤需居安思危。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隐忧未除,扩张过快,恐非长久之道……”
朱由检沉默良久,道:“爱卿所言,朕岂不知。然开弓没有回头箭。大明己踏上这条路,便只能向前,变得更强,强到让所有敌人不敢首视,让所有内部问题在发展中消弭!”
---
05星图之巅朕即天命
是夜,万籁俱寂,朱由检独自站立在宫城之巅,俯瞰着这座沉睡的城市。
他的思绪如同一幅浩瀚的星图,在脑海中缓缓展开。帝国的疆域在他的想象中闪耀着万丈光芒,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万国使节的气运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汇聚而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繁荣和荣耀。
科技之光在他眼前闪耀,工业之力在他心中涌动。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意志与国运、乃至这片天地之间的联系,己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传国玉玺静静地躺在他的手中,散发出微微的温热,仿佛与他的心跳产生了共鸣。他不禁心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他心念一动,便可轻易地影响风雨的变化,微调节气的流转。
“朕即天命?”他轻声呢喃着,这句话仿佛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疑问,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或许,对于这个时代,对于这个他亲手从深渊中拯救出来并推向巅峰的庞大帝国来说,他真的就是那行走在人间的天命所归之人。
然而,尽管他的帝国己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星图边缘的迷雾却依然笼罩着,让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西方的敌意光斑如鬼火般闪烁不定,瀛州的暗红色彩也并未完全褪去,似乎预示着潜在的危机和挑战。
这是一个盛世的巅峰,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充满挑战的征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但此时此刻,站在紫禁之巅的朱由检,俯瞰着他的江山、他的子民、他的舰队、他的铁路……心中却涌起一股无限的豪情与自信。
他坚信,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有能力带领这个伟大的帝国,如钢铁洪流一般碾压过去,开创一个远超汉唐的辉煌时代——一个日月不朽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