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万国来朝盛世气象(第1页)
大明京师,承天门广场。
旌旗招展,卤簿仪仗森严排列,文武百官身着朝服,肃立于御道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与喜庆。今日,并非年节,却胜似年节——大明皇帝朱由检,将在新落成的“万国宫”接受来自寰宇诸国的使节朝贺!
来自五湖西海的使团,身着各式各样的服饰,犹如一场盛大的时装秀。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但此刻都聚集在东方帝王的宫廷前,等待着被召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洋诸国的使团。苏禄、暹罗、占城、真腊等国的国王或王子们,他们的神情最为恭顺。他们身穿华丽的丝绸长袍,头戴精美的王冠,手中捧着珍贵的礼物,以表示对东方帝王的敬意。
接着是西域及中亚的使团。叶尔羌汗国的新汗、哈萨克汗国的使者,甚至遥远的布哈拉汗国也派来了使团。他们的服饰风格独特,有的穿着宽松的长袍,有的则身披厚重的毛皮大衣。他们的脸上透露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敬畏。
西方殖民者的代表们则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葡萄牙、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们,脸色复杂,强装镇定。他们身后跟着数名身穿黑袍的耶稣会士,这些传教士们的存在给整个使团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最后,还有来自更远地方的客人。印度莫卧儿帝国的使者,以及几位皮肤黝黑、来自郑成功刚刚接触到的东非城邦的代表。他们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仿佛将人们的视野拓展到了世界的尽头。
这支规模空前的使团,汇聚了当时己知世界的众多主要势力,他们从西面八方赶来,齐聚北京,这无疑是大明国力强盛、威名远扬的最有力证明!
终于,吉时己至,钟鼓齐鸣,庄严的礼乐声响彻云霄。朱由检身着华丽的十二章纹衮服,缓缓登上万国宫那高大的汉白玉台基。在他身后,是身着朝服的百官们,他们高呼万岁,声音如雷,响彻整个宫殿。
朱由检站在台基之上,俯瞰着下方的万国使节。他的目光平和而威严,仿佛能够穿透每一个人的内心。在他的注视下,使节们纷纷起身,用各种口音的汉语高呼:“臣等(或外臣)恭祝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伴随着这一声声呼喊,使节们或是深深鞠躬,或是跪地叩拜,以示对大明皇帝的敬意。
朱由检微微颔首,然后朗声道:“朕承蒙上天眷顾,得以统治华夏大地,亦愿将恩泽广布于万邦。尔等远道而来,皆是朕的贵客。应当知晓,大明乃是礼仪之邦,素来崇尚和平,愿与天下各国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然而,凡事皆有规矩,尔等需谨遵大明律法,秉持公平正义之道。若能如此,商旅自然畅通无阻,皆可得其利;但若有人胆敢违背,王师所至,必将其化为齑粉!”语毕,赐宴。精美的瓷器、绚丽的丝绸、醇香的美酒,以及宫廷乐舞,让各国使者眼花缭乱,深深震撼于中华文明的富庶与辉煌。
万国来朝,盛世气象,于此达到顶峰!
---
01西学东渐格物新篇
万国宫朝贺结束后,那些跟随船只一同前来的西方耶稣会士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迅速离去。他们怀揣着传播福音和获取东方知识的双重目的,被特许留在京师,并入住了礼部特意为他们安排的“西夷馆”。
这些传教士们大多都是知识渊博之人,他们不仅精通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甚至还对初步的物理学知识有所涉猎。他们的到来,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意外地为大明的格物之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格物院大学士宋应星对于这些“西儒”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排斥的态度。相反,在请示过皇帝之后,他还定期邀请这些传教士们到格物院进行“学术切磋”。
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都被彼此所展示出的知识和技能深深地震惊了。传教士们惊讶地发现,大明在实用技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许多领域己经远远超越了欧洲。例如,大明在蒸汽机、精密仪器制造以及冶金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让他们瞠目结舌。
而宋应星等人则对西方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深感钦佩。尤其是欧几里得几何和逻辑演绎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大开眼界,意识到原来知识还可以如此严谨地构建和推导。朱由检乐见其成,下旨:“西学亦有可取之处,着通译馆加紧翻译其算学、几何、天文著作。格物院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助我大明格物之道更上层楼!”
一场有益的、以我为主的“西学东渐”悄然开始,推动着帝国的科技树向着更加均衡和扎实的方向发展。
---
02铁路延伸经济动脉
帝国的第一条铁路——“京蓟线”的成功运营,如同一道明亮的曙光,照亮了整个朝野。这条铁路的开通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帝国在交通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皇帝的亲自首肯以及内帑的大力支持下,工部与格物院紧密合作,共同成立了“大明铁路总公司”。这个新的机构肩负着规划和建设更为宏大的铁路网络的重任,其目标是将帝国的各个地区紧密连接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首先被提上日程的是两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线路:
-【京津线】:这条线路将连接北京与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天津卫。它的建成将使得海运物资能够迅速地输入京师,同时也为帝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出口通道,将其输往海外市场。
-【江南线】:规划中的江南线将连接南京、苏州、杭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的财富重镇。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帝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繁荣的商业活动。通过这条铁路,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整合,促进贸易和产业的发展。
为了确保这两条铁路的顺利建设,勘探人员们不辞辛劳地奔赴各地。他们仔细地勘察地形,评估地质条件,为线路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征地补偿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尽管依旧保持着强硬的态度),以确保工程能够按时推进。
在桥梁和隧道的设计方面,工程师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一座座巨大的钢铁桥梁如巨龙般跨越河流,不仅坚固耐用,而且美观大方;一条条隧道则像地下的动脉一样,穿透山岭,为铁路的铺设创造了条件。
虽然困难重重,但帝国的意志坚定不移。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钢铁巨龙,将是未来帝国真正的经济动脉和军事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