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研讨会上的年轻人(第2页)
小陈被孟西洲那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目光看得有些局促,但眼神中的热切却更明显了。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压低声音说:“孟先生,不瞒您说,我……我加入这个项目,partly(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这个方向特别着迷。而我的灵感,其实……其实来源于一篇网上找到的论文。”
“哦?网上论文?”孟西洲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研究院的项目,灵感来自未经同行评议的网络论文?这听起来有点不太靠谱。
“是一篇……非常晦涩难懂的论文,”小陈的声音更低了,带着点神秘感,“发表在一个几乎没人知道的、看起来像是个人网站的开放学术存档平台上。没有作者的真实姓名和单位,署名只有一个……一个希腊字母,‘Ψ’(Psi)。”
Ψ(Psi)?
孟西洲的心跳,微不可察地漏了一拍。这个符号……他隐约觉得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它常常在心理学和某些哲学领域被使用,代表心灵或灵魂。但用在这里……
“那篇论文的内容极其艰深,”小陈继续道,语气带着崇拜,“它讨论的就是关于宇宙尺度下信息传递的可能非经典通道,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数学模型,其中就提到了‘背景辐射中的信息印记’这个概念。我当时看得半懂不懂,但觉得里面的想法太震撼了,所以就……就试着沿着那个方向思考了一下。”
匿名作者?署名Ψ?讨论非经典信息通道?背景辐射中的信息印记?
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像几块拼图,在孟西洲的脑海中开始碰撞。这听起来,完全不像是一篇正经的学术论文,倒更像是一种……某种知情者故意抛出来的、带有试探或引导性质的“诱饵”!
是谁?是观察者议会的另一种形式的接触?还是像“种子”、星空光点一样,是某个未知存在的“标记”?或者,是地球上某个隐藏极深的、研究这些超常现象的个人或组织?
孟西洲压下心中的波澜,保持着平静的语气,问道:“那篇论文的链接,你还留着吗?”
小陈连忙点头:“留着!在我的私人电脑里。孟先生您感兴趣?我……我可以发给你!”他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偶然看到的“野路子”论文,竟然引起了这位传奇人物的注意。
孟西洲微微颔首:“好,回头你把链接发到我的保密邮箱。”他顿了顿,看着年轻人激动的脸庞,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有些领域,水可能比你想的要深得多。探索可以,但要时刻保持警惕。”
小陈似懂非懂,但用力地点了点头。
休息时间结束,研讨会继续进行。但孟西洲的心思,己经不完全在会议内容上了。那个神秘的“Ψ”和它背后的论文,像一颗投入湖面的新石子,在他本就布满谜团的心湖中,激起了新的涟漪。
研讨会结束后,孟西洲回到山顶庄园的书房。傍晚时分,他的加密邮箱果然收到了小陈发来的邮件,只有一个简单的主题:“论文链接”,正文里是一个长长的、看起来像是随机字符组成的网址。
孟西洲没有立刻点开。他先让山魈动用技术手段,对这个网址和可能关联的服务器进行了最隐蔽的安全扫描和溯源分析。反馈很快回来:网址指向一个位于海外某个隐私保护极强的小国的服务器,架构非常简单,几乎没有防护,但溯源极其困难,像是个一次性使用的匿名节点。服务器上除了那篇论文的PDF文件,空无一物。
确认没有明显的病毒或追踪程序后,孟西洲才在一台完全隔离、不连接任何内部网络的专用电脑上,点开了那个链接。
浏览器跳转,一个极其简洁、近乎原始的页面出现。白色的背景,黑色的字体,正中央只有一个标题:《论时空拓扑缺陷中的信息残留与文明印记假说》。标题下方,作者署名处,只有一个清晰的符号:Ψ。
孟西洲深吸一口气,移动鼠标,点击了标题下的PDF下载链接。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篇看似来自网络角落的、匿名的、晦涩的论文,或许……将为他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真相的、危险而又充满诱惑的大门。
而那个“Ψ”符号,似乎正在无声地凝视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