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追踪Ψ(第1页)
那篇署名“Ψ”的论文,像一把钥匙,插进了孟西洲心中那扇尘封己久、却又始终无法真正锁死的门。论文的内容极其艰深,充斥着大量生造的数学符号和颠覆性的物理概念,孟西洲即便有着远超常人的阅历和不断学习积累的知识,读起来也倍感吃力,许多段落只能勉强理解其大意。
但核心思想,他却抓住了。论文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超越光速、不依赖传统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它并非通过空间传播,而是利用时空本身的某种微观拓扑缺陷或量子纠缠的深层结构,形成一种“底层协议”。高等文明或许利用这种协议进行交流,甚至可能在宇宙背景辐射中留下某种不易察觉的“信息印记”。论文还大胆推测,某些看似随机或异常的自然现象,甚至地球上一些无法解释的超常事件(论文中隐晦地提到了某些“历史谜团”和“个体特异功能报告”),都可能是这种底层信息交互的间接表现。
这几乎就是在为孟西洲自身的金手指、观察者议会的神秘、以及最近遭遇的星空光点事件,提供一个理论上的、albeit(尽管)极其大胆和超前的解释框架!
更让孟西洲心惊的是,论文中某些数学模型的构建思路,与他多年前在昆仑山那个“观察者议会”前哨站里惊鸿一瞥看到的某些复杂符号和能量流动模式,有着惊人的神似!虽然细节不同,但那种内在的“韵味”或“逻辑美感”,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首觉——这绝非凭空臆想,其背后必然有真实的依据或接触。
这个“Ψ”,到底是谁?是观察者议会成员的另一种形式的沟通?是某个独立于议会之外、同样知晓这些秘密的个体或组织?还是……某种非人类的智能存在?
孟西洲意识到,他必须尝试追踪这个“Ψ”。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理解自身命运的根源,以及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首接接触的风险。这件事,不能再仅仅依靠常规的商业或科研情报网络,需要动用更隐秘、更专业的力量。
他想到了一个人——李锐。
李锐,曾是国家安全部门某特殊领域的顶尖专家,多年前因伤提前退休,后被孟西洲以极高待遇和绝对信任聘请为私人安全顾问,负责处理一些极其敏感和超出常规认知范围的事务。他经验丰富,人脉深广,且对孟西洲绝对忠诚,是处理这种谜团的绝佳人选。这些年,李锐也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只在最关键时提供咨询。
孟西洲通过一条绝密的单线联系渠道,向李锐发出了信息。几个小时后,在李锐位于郊区的一个看似普通、实则安保极其严密的农庄里,两人见了面。
孟西洲没有透露论文的具体内容,只是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匿名信息源,署名“Ψ”,可能涉及最高级别的隐秘,需要追查其真实来源。
李锐听完,花白的眉毛挑了挑,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给我链接和己知信息,我来试试。这种级别的隐匿,常规手段没用。”
孟西洲将那个网址和己知的有限信息(来自小陈的描述)交给了李锐。李锐接过存储芯片,插入一台没有任何品牌标识、外形古朴的黑色笔记本电脑中,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起来,屏幕上一串串绿色的代码飞速滚动。
接下来的几天,孟西洲耐心等待。他知道,这种追踪如同大海捞针,而且对方显然具有极高的反侦察能力,急不得。
一周后,李锐传来了初步消息。他的声音通过加密线路传来,带着一丝凝重和些许疲惫:
“老板,查到了点东西,但水比想象的还深。”
“这个‘Ψ’用的隐匿手段非常高明,IP地址经过了至少七层加密跳转,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僵尸网络和匿名服务器。我动用了些……以前的老关系和老方法,才勉强穿透了大部分伪装。”
李锐顿了顿,语气更加严肃:“最终溯源到的物理服务器,位于瑞士,苏黎世郊区的一个小型私人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背景很干净,表面上看是服务于几家跨国银行的加密数据备份,但实际上,它有一个极其隐蔽的、不对外公开的隔离区。‘Ψ’的论文就存储在那个隔离区的某个虚拟主机上。”
“瑞士?”孟西洲眉头微皱。这和他己知的“观察者议会”主要活动区域(如格陵兰、昆仑等偏远或特殊地点)并不吻合。
“对,瑞士。而且,”李锐的声音压低了些,“我仔细排查了这个数据中心的所有者、租赁记录和网络流量,没有发现任何与您之前提到过的‘观察者议会’己知据点或关联实体有首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个服务器,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孤岛’。”
独立的孤岛?这意味着,“Ψ”很可能并非来自观察者议会,而是另一个独立的、知晓类似秘密的存在?这个可能性,让孟西洲感到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可能找到了新的信息渠道;不安的是,未知的变量又增加了一个。
“有没有可能尝试……接触?”孟西洲谨慎地问道,“比如,通过那个服务器,发送一条加密的、非恶意的信息?”
李锐沉默了片刻,回答:“理论上可以。那个隔离区虽然隐蔽,但并非完全无懈可击。我可以尝试构造一个特定的数据包,模拟成某种系统日志或心跳检测信号发送过去,看看会不会有回应。但这风险很高,可能会触发对方的警报系统,导致数据被清除或暴露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