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临城坠入夜色,刚下过几场大雨,此刻城市散发着一种冷冷的腥气,但不算难闻,整座城宛如一位年迈失眠的老人,习惯早睡,却怎也睡不着,灯光稀疏,街道安静,内里翻腾着一股焦躁与不安。

南中路是条很不起眼的小街,蜿蜒狭窄,两旁东倒西歪地停着些电动车和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把原本局促的路挤得更是难走,如非必要,开车的人绝不会走这条路,太挤、太暗、太沉闷。

而街上多是五金店、厨具铺子,铁器、铝锅、螺丝刀、铁锤,成排地陈列着,这些店看起来一模一样,橱窗总是油腻腻的,货物摆得像没打算卖出似的,有的甚至像祖传的,落了厚厚一层灰。

入夜之后,整条街像被抽走了最后一口气,陷入彻骨的沉寂,风从弄堂里钻出来,拐角处的风铃忽然响了几声,一下子就能从这头响到那头,偶尔远处传来猫的低声叫唤,回荡在墙缝之间。

在这寂静得令人心底发凉的南中路尽头,孤零零藏着一间奇怪的茶室。

店门是老式木门,斑驳的黑漆早就剥落,露出下层灰白的木纹,上方一块黑漆木招牌横挂着,漆面粗糙不匀,斑驳剥落的漆皮像鱼鳞,像被时间啃蚀出一块块碎痕,边缘卷翘开来,招牌角落里,不细看几乎看不见地写着几个字——“忘川茶事”。

邻近店铺私下传言纷纷,说它不每天开门做生意、不招客、日头不见人影,开在这样的冷街尾角,还年年续租,估计是洗钱用的。

还有人曾夜里路过,说听见里面有女人哭,也有人说听见低低的歌声,却像被什么掐着嗓子,唱得断断续续,飘在半空中不肯落地,这些传闻多了,这店更是从不见有客人上门。

而今晚,“忘川茶事”难得地亮着灯,整条街铺天盖地的暗,只有它透出一线温黄的光,如同黑夜里睁开的一只眼,里面果然传来一声声呜咽悲鸣,破碎支离,让人听见了要打哆嗦。

木门虚掩着。

“只、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咳,你一眼……”

走近了才发现,只是一个女孩在唱歌,她一边拖地一边随着音响哼唱,嗓音明亮却毫无技巧,硬生生把原本柔情蜜意的曲子唱得像某种咒语。

她年纪不大,二十出头的模样,一头橘棕色短发,毛茸茸地炸着,戴着顶奶白色贝雷帽,身穿宽松的浅灰卫衣,卫衣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白皙的前臂,搭配一条墨绿工装裙和帆布鞋。

她拖完地后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洗了手,顺手把音响调小,又弯腰从柜下搬出一个黑陶水壶,走到一角的铜制煮炉前倒水。

茶馆的店门很小,推门走入,却发现这店里其实开阔得有些荒诞。

天花板非常高,隐在阴影中不见顶,四面墙皆为沉沉的木色,上面密密麻麻地镶着无数小抽屉柜,从地面一直蔓延到天花板,一格挨一格。

这些抽屉尺寸不一,小者如手掌,大者宽如匣盒,每一格上都贴着手写签条,写的是不同的茶名,却非寻常所见。还有的签纸早已泛黄脱落,只剩一缕模糊字迹如虫蠹啃咬后的残影。

而那茶味……空气中弥漫着无可名状的气息,既不是花香、也非草木,像是山林初雪,像是古刹炉香,像是某段往事曾在唇齿间停留,然后悄然散去。

更怪异的是空间本身,站在中央,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都仿佛永远有新的墙面,新的抽屉、新的茶案从影子里生长出来。你可以沿着一面柜墙行走十几分钟,却仍看不到尽头。

这一切的中心,是那台铜炉。

少女把黑陶水壶架上去,火苗跳动,壶底泛起一圈光晕。

她蹲下身,从背后抽出一只梨木盒,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小撮茶叶,每一撮都用红丝线捆好。

橘发少女侧脸明朗而干净,她五官生得极俊秀,瓜子脸,唇色浅淡,笑起来时左边脸颊轻浅地陷个梨涡,一笑就露出一颗虎牙,带着点帅气。

她哼着歌,熟练地抽出一撮,将其投进壶中。炉火轻响,那味道便慢慢弥漫开来,淡淡的梅雨味,带着一点焚香的尾韵。

她叫孟知酒,地府最年轻的打工人,至今也不过才一百出头,年纪小、脾气大,是现任孟婆,准确来说,是“忘川茶事”的茶司。

除了每日打理茶馆,她还在阳间挂了个兼职,混进崔虞律所,做一名低年级律师,平时写写合同、跑跑庭,去法院递递资料。

哼着跑调的歌,孟知酒在茶炉前晃着脑袋,一边晃一边用拖把最后拖了下门口灰尘。

火炉上的水已经烧沸,她轻巧地提起黑陶壶,将一汪新沸的茶水缓缓倒入紫砂盏中,热气一瞬间腾起。

而她刚刚放下茶壶,门铃就响了,孟知酒抬头,门前站了两个人,一黑一白,一高一矮。

左边那位剃着利落寸头,身穿黑色皮夹克,肩膀宽厚,肌肉结实,左耳带着银耳钉,低着头,一言不发,背上还斜挂着一把吉他,像一尊黑色的雕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