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11页)
不然他怎么会认出那些人的马匹眼熟?
说不得有一匹就是自己偷的勒!
类似的对话在这个村庄,乃至整个云州的郊外都时常发生。王安石在几年前经营的走私马匹线发挥了大作用。阿菩、皇城司、军队三股势力联合起来,趁着白灾在曾经盗过马的村庄大肆搞救济,成果十分斐然。
其中,皇城司负责联系走私线人,帮忙把救济的物资神不知鬼不觉囤在辽国的地盘上。阿菩是扶苏指定的棉花看板娘,用来布道施教。军队则负责押送物资,协助阿菩救济当地的困苦居民。
也幸好今年风雪格外大,云州的官员和小吏们缩在城中猫冬,不敢轻易出门。给他们下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他们穿着厚厚的棉服,冒着严寒一共走遍了云州数个镇子,数十个村庄,发放物资无数。消息送到扶苏的手上时,已经累计消耗了土豆数千斤,救回来不知多少北方百姓的性命。
——也为他们从云州开路,大军直取应州、寰州、朔州创造了条件。
这几个州共同组成了后世的山西省。比起河北、幽州、蓟州等传统北方要地,它的战略意义没那么重要,辽国投入的精力也相对较小。但它们多和大宋交界,是扶苏等人共同拟定好的收复计划的第一步。
而“糖衣炮弹”,则是攻打云州的第一步。如今见一切顺利,扶苏自然心情不错,脸上绽开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除了喜讯之外,线报还记录了一些别的内容
扶苏:“……三头冻僵而死的牛?”
他可不记得自己下令收集过什么冻牛,只说尽可能和当地的百姓们物资置换,有什么就换什么。以免升米恩斗米仇,本地的百姓把他们的好心当作理所应当,甚至养大了胃口,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那么,是谁特地下令要收集“冻牛”呢?
扶苏花了不到一秒就想到了答案。
他放下奏报,幽幽的眼神扫过身边讪笑不停的大人:“官家,关于带回来的三头冻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官家却开始装傻了:“嗯……你可以多吃几次牛油火锅了?朕也能沾沾口福?”
扶苏破防了:“谁吃啊!我才不要吃呢!”
天啊,他简直不敢想,阿菩和皇城司他们会怎么想自己?肯定会觉得太子是个天字一号大馋鬼吧?费老大劲儿去赈济救灾,难道就为了吃上一口牛肉吗。
仁宗开始假模假样地安慰他:“皇城司与你交往甚多,阿菩更是你从市井寻来的。他们必然无比了解肃儿你,又如何会误会你呢?”
扶苏眼睛一斜:“没搞错的话,我会被误会也是因为官家你的命令吧?”
仁宗:“哈哈……”
“所以那三头牛该怎么办才好?要不片成片分给百姓?”
仁宗一脸欲言又止。
扶苏立刻扭过头盯着他:“官家,你不同意吗?”
“朕同意。”仁宗立刻说道。
扶苏立刻跳下了椅子,走出垂拱殿。仁宗在后面问他:“肃儿,你要去哪儿?”
扶苏头也不回:“去《求知报》编辑部,让王大人加页,我要让汴京人民都来领牛肉。”
“哎,肃儿你等等——”
被恶作剧过的儿子伤透了心,不愿意再搭理老父亲。官家只能无奈地收回手,摸了摸鼻子,无奈地叹气道:“问题是,三头牛怎么够分啊……”
王安石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但他就讲得很不委婉,拗相公的说话艺术初见端倪:“殿下,你是不是对自己的名声有什么误解?你若加了此页,次日整个汴京的人就都来了,仅仅三头牛,如何够分?”
扶苏:“……”
他之前冲动的想法被浇了盆凉水,还不得不承认,王安石说得有道理。
“那……”
王安石自顾自把话头接了过去:“那不如写一篇文章如何?便以这三头牛为引子。汴京的百姓们瞧见您记挂着他们,说不得比吃到您亲手分的牛肉还开心呢。”
扶苏的脸有点红:“是,是这样吗?”
王安石信誓旦旦:“当然了。”
“……不对。”扶苏突然说:“百姓们从不强求我写什么文章的。倒是你们,一个二个的都催得紧。所以不是百姓们高兴,是你们想看,是也不是?”
扶苏一把揪住王安石的狐狸尾巴:“说吧,是谁让你诱惑我的?”
差一点就被套路上,中计了。可恶。